齐河经济开发区——助企惠企 构筑投资新高地

齐河经济开发区企业林立

为企业送服务

园区硬化道路

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员工上岗

中品机械智能工厂新春开工忙

本报记者 孟志远 本报通讯员 孙姝怡 范露 杨乐

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火热开工,抢抓工期;政企结合积极招引,扩大“朋友圈”;企业生产一线马力全开,赶制订单;工作人员靠前服务,保障发展……春节刚过,齐河经济开发区各条战线呈现一片忙碌景象。

近年来,齐河经济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齐河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截至目前,齐河经济开发区已成功培育60余家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入选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山东省绿色工业园区、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

招商“拉满弓” 助力项目“加速跑”

2月17日,在东风新能源皮卡车生产基地项目现场,工人们加紧维护原有生产线,同时安装新设备。“目前,厂区内正在进行改造升级,预计3月份可实现产品量产。”齐河经济开发区招商服务部部长张玉霞介绍。

东风新能源皮卡车生产基地是齐河经济开发区2024年新引进的项目,由德瑞(山东)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分三期,总投资30亿元,计划建成车辆制造四大工艺生产基地。齐河经济开发区还计划以该项目落地为契机,招引储能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来齐河投资建厂,通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齐河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说到这个项目的落地可不简单,去年年初听说手握28万台新能源皮卡车的海外订单,并研发出A0级家用车、全自动驾驶物流车等新能源车型生产技术的德瑞(山东)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有意选址建厂,张玉霞和同事们迅速行动,前往接洽。然而,他们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已有6个城市的招商团队抢先一步与德瑞公司展开洽谈。面对严峻形势,张玉霞和团队成员并未退缩。“暂时落后不可怕,逆风也能翻盘。”张玉霞信心满满地表示,这份底气不仅来自团队的专业与执着,更源于齐河县委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的全力支持。

2024年6月,在齐河县相关领导的积极奔走与全力推动下,齐河经济开发区开启了一场诚意满满的“邀约之旅”。他们秉持着“三顾茅庐”的精神,多次奔赴苏州,只为邀请德瑞公司负责人来齐河考察。“他们展现出的诚意,让我们决定实地看看。”德瑞公司总经理杨凯回忆道。

抵达齐河后,杨凯惊喜地发现,这里不仅有现成的产业配套厂房,更拥有完善的整车制造体系,能为企业前期投资节省近几个亿的成本。然而,在深入了解过程中,杨凯心头又升出一丝隐忧:闲置资产涉及多方主体,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这让他对项目的推进产生了顾虑。

“只要你能用,剩下的事儿我们来办!”跟进过程中,张玉霞多次对企业如此表示。开发区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在各项审批流程上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在经历1个月密集的洽谈后,该公司最终决定选择齐河,且仅用60天便实现了项目落地。

这种“抢生意”的精神已成为齐河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工作的日常状态。开发区聚焦高端装备、高端食品、生物医药、应急装备四大产业板块以及新能源、数字经济、半导体三大新兴产业,分别成立招商小组,围绕重点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紧盯动向,强化信息捕捉,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第一时间上门拜访。2024年,齐河经济开发区开展外出招商考察120余次,邀请项目方来齐考察148次,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3个,在谈项目22个。

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企业一心一意搞发展

“非常感谢开发区给我们的支持,不然哪会这么顺利。”山东奥尔通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刘象庆介绍,山东奥尔通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务煤化工下游产品深加工生产的科创型企业,去年想新上一个炭黑油加工项目,但因化工技改项目立项涉及多轮检测、环评,企业无从下手。

得知此事后,齐河经济开发区主动联系企业,并积极协调应急管理局,对接第三方评价单位,在项目立项、可研论证阶段提供决策指导,优化简化产业园区内项目环评文件内容,从技改立项到落实批复仅用3天,炭黑油加工项目落地后,企业实现了产值翻番。

深谙“服务就是生产力”理念的齐河经济开发区,按照地域将园区分为四大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都由一名开发区工作人员负责,为企业提供部门协调、政策解读等保姆式服务。

齐河经济开发区经济运行部副部长祁凯是网格二的网格长,他所服务的网格内有170多家涉及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众多类型的企业,如何利用好开发区产业聚集的优势,帮助企业拓销路?祁凯想出了好主意。他建起微信群,让企业高管成为“网友”,并组织企业负责人线下见面会,形成信息交流平台,扩大企业销售圈。同时让有经验的企业推荐第三方平台,在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等方面均可提供专业服务,大家组团报名,共享优惠价格。

“开发区打造的信息交流平台让我们受益匪浅。”刘象庆介绍,通过开发区的引荐,他们与周边的金能科技、山东科瑞、承泽金属等上下游企业都达成了合作,使原材料采购以及成品销售的运输成本节省近30%。

“他们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企业得以心无旁骛搞发展。”山东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凯向记者透露,公司去年下半年刚投产,对技术人才需求迫切。开发区了解情况后,迅速发挥桥梁作用,与齐河县职业中专建立联系。如今,双方成功达成合作,职业中专为企业开设专业人才培训班,企业则为职业中专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现互利共赢。

除了帮助企业培养人才外,开发区还积极帮助企业招引人才。2024年以来,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10余场,帮助优尼亚、中品、宝鼎、旺旺等企业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济南护理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引入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3人,招引紧缺技能人才200余人。

优化软硬件 城市“磁吸力”日益强大

“企业门口道路打通后,上班再也不堵了。一到晚上,灯光璀璨,下班后沿着平整的路边散步,别提多惬意了。”济铁齐河物流园相关负责人谈及齐河经济开发区近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千。

作为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同样也是人才汇聚之地。如何让人才在开发区既能专注工作,又能享受生活,打造出充满温度的园区生活圈?齐河经济开发区正用实际行动交出精彩答卷。

纬五路西延段曾是有名的“卡脖子”路。“每天上下班,路上就没有不堵的时候”,这成了周边企业员工和居民日常抱怨的高频话语。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2024年,开发区主动作为、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强势开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区规划建设部部长徐红介绍,工程团队仅用3个月,就成功打通纬五路西延道路,同时高效完成向阳北路南段的沥青铺设工程,一举贯通齐河经济开发区南北全线。这不仅极大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还让开发区与主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齐河经济开发区秉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将道路及绿化养护工作常态化。针对顺京路、齐信大道等7条道路出现的破损路面,及时进行修补维护;对永锋大街实施绿化及亮化提升工程,如今,永锋大街夜晚灯光璀璨,道路两旁收拾得干净整洁,为居民和企业员工提供了更加舒适宜人的出行和生活环境。

硬件建设到位,软件服务入心。“项目落地前,各项手续开发区全程帮办代办;落地后,开发区指派专人驻守施工一线;投产后,专人协助解决各类问题。”西卡德高(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荣刚说,他们的产品和原材料,最怕被水泡,去年夏天一次大雨来临前,开发区工作人员不光向企业发预警,下大雨时还安排了12个抽水泵给厂区抽水,“服务太贴心了。”

“从那后,我经常跟朋友们说起齐河经济开发区优越的营商环境,现在已经有好几位朋友有意愿将企业落户在齐河了。”单荣刚补充道。

“齐河经济开发区城市品质的稳步提升,使这里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才和企业认识、看好并最终选择扎根于此。”齐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司晓明表示。2025年,开发区将坚定不移地秉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工作向项目集中、一切服务向项目聚集,拿出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狠抓项目建设、产业培育、企业服务,为齐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