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红心广场俯瞰红心广场
500余名骑行健儿竞技黄河岸
村民在新景点遛娃
“银龙掠影”景观
村民在新建小广场上健身。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陈莉 王丹
驾车行驶在齐河县“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上,目之所及,林木苍翠、黄河壮阔,时而有白色的水鸟成群飞过,时而看到牧羊人悠闲地赶着羊群在田野里走过……令人心旷神怡。
全长63.4公里的“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自马集镇潘庄东阿界至祝阿镇油房赵村济南界,串联起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以及多个自然景观,是名副其实的旅游通道。
“齐河黄河沿岸生态美景、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如何串联各个景点,形成全域旅游的良好态势?”齐河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玉勇介绍,齐河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的建设,将“交通线”变为“风景线”,以“路”带“旅”,让交旅融合“一路 生花”。
美美与共 一路一风景
“骑一圈下来,赛道风景很美,感觉不错,明年有机会还来参赛。”在今年山东省第三届自行车黄河挑战赛暨齐河站城市联赛的赛场上,选手高龙基由衷赞叹。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更是一次黄河美丽岸线的美好体验。来自全省的500余名骑行健儿以车轮为笔,沿着红心广场至豆腐窝险工的赛道,勾勒出一幅黄河岸的骑行风光图。
齐河县以“一路一风景”为设计理念,将“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建设成一本活生生的黄河文化教科书,一幅流动的生态画卷。
以滨河大道为轴,“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宛如一条彩带,串联起马集、赵官、胡官屯、焦庙、祝阿5镇,惠及52个村落,改造21条沿黄路网道路及齐州大道、世纪大道、坤河大道等通景道路,构建起“一廊二环五纵五横”的文化廊道交通网络。
“路也是一种产品,随着时代需求迭代升级。”在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成看来,过去群众温饱问题都未解决的时候,公路连‘通’都成为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的“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顺应社会的发展,也对应了群众消费升级和个性出行的需求。他介绍,在建设“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时,他们紧扣净化、绿化、彩化、美化,重点突出公路沿线绿化和美化,做足“绿”文章;着眼提升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打造“畅、安、舒、美”的行车环境;从景观节点、服务节点、休闲度假点、软性活动组织等四个方向展开设计公路景观。
在这条生态与人文并重的旅途中,齐河深谙“生态牌”之妙,统一规划设计,依托自然地形,融入地域特色,巧妙布局功能区域,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看吧,从交通标志标线到旅游标识标牌,从设施完备的旅游驿站到106个便捷停车位,从20处门户标识到38处身份铭牌,从14处骑行指引到52块路口村牌,规格、色彩统一,如导游般指引着每一位旅人深入探索;沿线种植的多种“乔、灌、地被”立体绿植,从恍如草原一样的堤坡,到修剪整齐的随风摇曳的垂柳,到金黄一片的杨树林,不同景色的变幻,让游客不禁慢下来,细细感受旅途的美好。
各美其美 一域一特色
11月6日上午,祝阿镇油房赵村的“银龙掠影”节点上,一派欢声笑语的景象。村民李洪美与数十位同村居民聚集在这里,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在小广场不远处,高铁列车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龙呼啸而过,成了村民们舞蹈时最独特的背景。
“银龙掠影”作为“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精心设计的一处景观,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京沪高铁线路,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集观赏、娱乐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每当天气晴朗,就有不少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聚集于此,或跳舞健身,或拍照打卡,享受着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带来的乐趣。“这里成了景观后,常有外地游客打卡拍照,我们可自豪了。”李洪美笑着说。
“我们大胆探索借景、造景、融景、成景,对沿线黄河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沿着黄河遇见齐河’的主题定位,重点实施生态水乡、安澜教育、历史长河三大景观段,沿途打造银龙掠影、长桥远眺、红心船影、古闸新颜、黄河水乡、岁岁安澜、九曲怀古、两河牵手、柳荫名仕沿黄九大景观节点,又称之为‘沿黄九韵’。”王成介绍,“银龙掠影”就是一次成功的融景、造景,本来此处就是一段普通的河堤路,不同的是这里有京沪高铁桥,每次高铁行驶而过就如同一条银龙一般,和桥下波澜壮阔的黄河相映成景,看到不少人来此打卡拍照,受到启发,他们打造设计了“银龙掠影”。
“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不仅是通行的道路,更是观赏与体验的乐园。生态水乡、安澜教育、历史长河三大景观段交相辉映,南坦“红心一号”、治水名人广场、水利枢纽展示、防汛抢险培训基地等文化节点星罗棋布,让人在浏览之余,也能深刻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观景台、科普长廊、文化地雕等网红打卡点的设置,更是让这条公路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每一站都是朋友圈里的颜值担当。
快进慢游 一段一故事
“有谁见过巍然如山却寂静无声、与黄河相伴50年而滴水未沾的水闸呢?”在旅游公路一处景观节点“古闸新颜”展示牌上,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著名学者、散文家梁衡先生所写的杂记《在齐河,有个豆腐窝水闸》。
“开了豆腐窝,华北剩不多”,几乎每个到“古闸新颜”的游客都在咂摸这句话。“我看过很多水闸,但是像这种一次也没有启用过的却没有,读了梁先生的《在齐河,有个豆腐窝水闸》,让我对齐河人民肃然起敬!”11月3日,带着一家人来“黄河入海”主题旅游路游玩的济南市民李祥民表示。
“齐河是独一无二的,齐河沿黄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把这些故事讲出来。”赵玉勇表示,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好奇心”,很多人倾向于慢下来细细品味建筑、人文、城市故事。他们在建设“黄河入海”主题旅游路时做到一段一故事,打开文化“景深”。
比如,古往今来,众多诗人歌者都吟诵过黄河、歌唱过黄河。齐河融合诗词文化,在“黄河吟”文化广场,选取10余位中国著名诗人描写黄河的20余首著名诗词,采用景观小品、诗词牌、诗词卷轴等形式,建设黄河诗林文化主题公园;在“黄河颂”文化广场,依托“红心一号”文化广场“红心一号”吸泥船模型、黄河文化九龙柱等标志性景点,讲述治黄故事;搭建5464黄河步道,将沿黄九省、山东九市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地域特色等融入空间和游线,建设美德诚信园、“最美黄河人物”展示游园,展示齐河“家住黄河边”的人文之美。
充分考虑“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理念,齐河一方面与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联通,强化与外部的联系,保证“快进”,另一方面打通“断头路”,通过新建线路,并向景区延伸,着力推进旅游道路与景区和各级别旅游景区的延伸,形成“慢游”旅游交通网络。
对齐河来说,交旅融合,走过的都是风景,未来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