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中医院以医共体融合资源,建立基层名医工作站——
□本报记者李丹丹本报通讯员苏安矗孟倩倩
悉心照顾患者
“共享中药房”让群众享受便捷服务
“病案临时回收点”实现信息共享
中医义诊进社区
消供护士检测设备
乐陵市中医院新医疗综合楼外景
“感谢中医院医护人员的妙手仁心,不仅让我免除了做手术之苦,恢复还快,没有住院,也没有耽误工作。”7月30日一大早,患者王鹏(化名)专程向医生表达谢意。两个多月前,王鹏因运动不当导致桡骨远端骨折,骨科医生闫海威采用中医适宜技术,配合正骨复位、中药外敷等方法施治,全程只花了500多元。
近年来,市中医院为了让群众“看中医、用中药”更便捷,通过搭建医共体,组建基层名医工作站,不断在提升诊疗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中医药传承创新等方面探索创新,切实让群众享受到优质中医中药的服务便利。
随着中医药魅力的不断彰显,在乐陵,选择看中医的人越来越多。2024年上半年,实现诊疗服务量16.1万人次,门诊、住院人次分别上升14.9%、1.59%,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分别为29.81%和89.67%。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各项业务指标均居德州市同级中医医院前列。
发挥特色优势 打破“慢郎中”成见
5月4日,一场抢救急性脑梗患者的“生死时速”在市中医院急诊科上演。70岁的患者李玉霞(化名)因“口歪眼斜”,伴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等就诊,情况危急,医护人员凭借敏锐的反应和专业能力,快速启动抢救机制,给予溶栓治疗,从入院到溶栓开始仅用40分钟。
溶栓手术后,又为她制定了“中药饮片+中医适宜技术+健身疗法”的综合方案,一套中医“组合拳”打下来,治疗周期缩短,现已痊愈出院。
“乐陵市中医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中医药传统特色,近年来,如何把特色转化为优势,成了一道必答题。”中医院党委委员谭锐说道,市中医院在中医治疗急危重症上探索出一条新路,秉承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理念,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
7月30日一大早,市中医院儿科门诊部前患者已排起队。“仅儿科平均每天就有100多人的门诊量。”儿科副主任寇静波说。
“尽量让孩子少遭罪、少花钱。”是寇静波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的引领下,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开方讲究“简便验廉”,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辨证施治成为中医院儿科的一大特色。治疗中除开展药物口服、雾化、静脉输液等西医治疗外,还大力推广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灸、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儿科抗生素使用率大幅降低。
为让患者看中医更放心,乐陵市中医院按照“做强重点学科、坚持错位发展、补足短弱项”的思路,不断在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上寻求突破。目前,已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个、德州市级重点专科4个,骨伤科获批德州市首批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康复科与脑病科获批德州市首批中医药县域龙头专科建设单位,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
“名中医的学术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如何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李鸿娟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宋登海说,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依托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通过拜师收徒、坐诊带教、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做好中医药技术的传承和推广,大大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中医服务能力。目前,已培养中医药传承弟子10名,为医院特色中医治疗提供有力支撑。
每天早上,护理部主任王洪霞就带领她的团队提前15分钟到病房,组织患者,由护士带领患者进行八段锦保健锻炼。中医护理方案的推行得益于中医院全面推行的中医经典、中医治未病、中医外治、中医康复和中医护理“五个全科化”工作。
市中医院以中医治疗为特色,医护人员会为每位患者评估体质。评估后,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优质护理服务有机融入医养全链条之中。
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离不开中医药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通过柔性引才、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近3年来,引进硕士生6名、本科生66名,外出进修和规培92人,进一步优化了医院人才队伍结构。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等各类培训1500余人次。目前,全市共有省、德州市级名中医26人,全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61.36%。
集成改革优服务 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走进乐陵市中医院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一块电子屏幕正实时显示最新处方动态。这是乐陵市中医药医共体智慧中药房的数据管理平台对外窗口,处方来源、处方号及等待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接方、审方、调配、复核、加水浸泡、煎药灌装……在煎药房,浓浓的中药香扑面而来,20台自助煎药机正在有序工作。
“为破解传统中医药服务‘候药难’‘煎药难’‘品质保障难’等问题,乐陵市中医院推出一站式用药服务,为患者提供中药调剂、煎煮、包装等服务。”药剂科科长李晓晨介绍说,智慧中药房虽然使用现代化设备,但遵循古法炮制,能够做到传统的先煎后下和一煎二煎,药效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制剂生产全程采用智能化数据监控,实现实时记录监控及追溯,使医院的中药药事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自2024年6月1日运行以来,调配饮片3万余付,煎制汤药3万剂,服务4200余人次。
眼下,在乐陵,“随治随走”“不住院也可报销”的“中医日间病房”等诊疗服务赢得众多患者的称赞。
“离家近,当天能回家,还能执行住院报销标准,我们太受益了!”市民李玉霞说,她常年有肩周炎的毛病,过去不舒服了只能在门诊治疗,中医院开通了“中医日间病房”后,可享受70%的报销比例,一个治疗周期就能节省2000余元。
“中医日间病房的推出,不仅解决了上班族、学生族、带娃族等看病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床位使用率,现在一天一个床位可能就诊三次。”中医日间病房针灸科主任薛其春介绍道。
自去年以来,乐陵市中医院开展中医日间病房试点,针对符合住院条件且在非治疗期间不需住院持 续观察的患者,采用当日治疗结束后即可离院的治疗模式。将针灸等8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及25个病种纳入试点范围,还可在原有医保住院报销比例上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截至目前,累计为3万人次提供服务,帮助患者节约费用150余万元。
在乐陵市中医院,还有不少创新举措,一站式服务,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一系列改革,聚焦患者急难愁盼,为群众打造就医全流程掌上结算模式,真正做到“一部手机走全程”。
活态传承 让中医药文化“火”起来
练八段锦、体验耳穴压豆、接受把脉诊疗……7月30日,乐陵市中医院爱心义诊活动在龙山社区举办。
活动中,“乌梅荷叶饮”等中药养生茶饮,引来不少群众尝新;刮痧、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区,市民纷纷排起长队争相体验;用甘草、薄荷、莲子等制作的中药材香囊,成为孩子及年轻女性的“新宠”……一系列解锁中医药的“潮玩法”,引得不少群众驻足。
“‘药香也怕巷子深’,中医药文化要实现活态传承,少不了传播形式的拓展与创新。让大家对中医、中药文化更感兴趣,也是医院的职责所在。”基层指导科科长张敏表示。
线上,许多中医师开通新媒体账号、拍摄短视频;线下,中医文化活动比比皆是。
走进寨头堡闫芙蓉小学校园,随处可见中医药元素,文化长廊里摆放着学生的中草药手抄报作品,时常开展中草药认知、图谱绘画等活动。
为切实增进群众对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的深切感受,乐陵市中医院依照“有阵地、有队伍、有平台、有机制”要求,积极走出医院,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举办形式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展示及服务活动。在公园和社区用心打造了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在市中医院、黄夹镇中心卫生院等地建成4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寨头堡乡闫芙蓉小学、铁营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德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2024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四进四送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达30余场次,受益群众总计2500余人次,中医药文化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传承是中医发展之根,创新是中医发展之魂。找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新需求的契合点,是中医药历久弥新的关键。
近日,乐陵市中医院推出了一款备受瞩目的创新饮品——健脾开胃酸梅汤。这款饮品在传承古法酸梅汤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玫瑰、桑葚等多种天然药材,自上线以来,短短一周内就售出了400余单。三伏贴、中药足浴……一系列聚焦养生需求、关注健康痛点的新产品,成为中医院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免费享受“把脉问诊”服务,乐陵市中医院遴选获得过省、市荣誉称号的12位名中医专家,分别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起7个基层名医工作站、8个名医基层工作室、2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与郭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8个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医共体协议,推广10类30余项基层常见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有力带动了基层中医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