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栋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评委。两次荣获山东省最高文学奖:第二届齐鲁文学奖和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荣获第九届上海文学奖。组诗《琥珀色的虚空》刊于2024年第5期《万松浦》。
□戴小栋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深了,晨跑途中的许多树终于呈现难得一见的浅黄色。持续的奔跑。一棵又一棵的树正如曾经的岁月依次向后退去。在“熊熊的黄色燃烧”中,思绪被拉回到从前。
1979年秋天,我考入了山东省实验中学——当时济南市最好的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对我青睐有加,送给我一本王力先生著《诗词格律十讲》。那些五言七言唐诗和新奇的诗韵、平仄,应该算作我最初的诗歌启蒙。1982年秋天,我考入江南第一学府——复旦大学,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满分成绩成为当年山东省高考作文状元卷。这既是对悉心培育我的恩师最好的报答,也是我入学后加入复旦诗社、复旦散文社的PASS。“回忆时到处写满提示的眼睛……”相辉堂,子彬院,3208阶梯教室,摇曳的棕榈树,失恋的泪水,淅淅沥沥的南国雨声。四年的校园生涯在我的诗作《夜行复旦》中曾有标记。
“小栋慢而长的句式和风格,应来源于他一半的‘南方血统’——是他的母亲和他大学时代受到的江南文化的濡染,使他骨子里产生出对六朝之地风花雪月的追慕和认同。”十多年后再读张清华先生写下的这段话,深以为然。近四十年职业生涯如白驹过隙,“时间的消逝像刀片在空气中一闪”。多少次,在遥远的北方,我听到南方的雨水一次比一次更寒凉。
“六十杖于乡。”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六十岁是人生的重要折返点,抵达这个目标后多数的人生功课已经完成,然后要实实在在地开始向回走了。“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走在回去的路上,因太多的风景都似曾相识,更多的故事是在复习和重温,过去看重的许多事物的分量一下子变轻了,颈项上捆扎已久的名缰利锁到了真正解开放下的时候了。走在回去的路上,因为已经是下坡便轻松了许多,依然会感到生命年轻而充满活力,今后可以全力关注自己的欲望和规划,把接下来的时光当作美食,用满口的好牙尽情享用。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身体和思想的运动上,中年以后更需要完美数据,拥有乌黑的头发和强健的体魄能始终保持生命的尊严,思想的运动则尤其重要,只有不放弃思考才能真正远离平庸,心灵深处才会永远拥有一个独立与自由的天地。
当然,六十岁也是一个诗人写作上的折返点,作品应呈现成熟理性、直接抵达和辨识度高的晚期风格。深深的热爱并不动声色地潜入生活,不负重,不媚俗,不跟风,关注自我,记录当下,真实呈现个体生命和生存境遇。心灵感知的雷达一直是打开的,能看得见流水、花朵和星辰,能触摸并倾听到自己的内心。
诗歌写作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质地、经验和想象力。人生抵达折返点后,思考的深度尤其重要。华莱士·史蒂文斯说:“微妙地体验经验,就是去理解世界的复杂和表象的错综。”这正是诗歌在当代的要义:立足和聚焦于经验,更切近于经验现实,以及对现实的有效处理。一个好的诗人不是为社会问题求解而生,而是能对社会和个体生命提出更多的问题。诗歌是思考而不是交流的产物,今后要更加警惕流俗浸染,始终与圈子和人扎堆的地方保持适度距离,特别享受清冷的月光下那种猛兽不群、鸷鸟不双的孤独。如果能时而跃出水面或站在高高的时间之外,对红尘、肉身和来世有一道闪电般的洞察,那就要虔敬地感谢上苍的恩赐了!行走在空旷的天地之间,只有诗,这直指人性、洗涤心灵的圣水,能教我在喧嚣中保持安宁,绝不随波逐流。
持续的奔跑。在海滨、在山道,在骄阳下、在寒风中,在一切适宜的地方奔跑。11月12日清晨,德州薄雾。还有2天就要跑过61岁标志线,护膝、跑鞋等一应装备齐全的我,继续奔跑在校园中。耳畔校园音乐此起彼伏,但遮蔽不住《阿甘正传》的主题曲:“我在一刻不停地奔跑,我不知道跑到了何处,我只是在不停地奔跑,奔跑,无缘无故地奔跑,奔跑,精疲力竭,奔跑。”阿甘妈妈说:“生命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得到什么。”阿甘妈妈还说:“要往前走,得先忘掉过去。”那就是跑步的用意。有些憨傻的阿甘听了妈妈的话,一生只做一件事,只爱一个人,最后成了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