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前那棵枣树

□宋开峰

日前,重读鲁迅先生的《秋夜》,恍惚间,老屋前那棵枣树闪现在我的脑海。

家乡位于鲁西北平原,村里以前有成片的盐碱地,土地瘠薄。从记事起,老家一直有“前不种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的说法,唯有枣树耐贫瘠,耐盐碱,还有“早生贵子”“早日发财”等美好寓意,所以颇受乡亲们待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或成丛成片,或孑然而立,虬枝铁干旁逸斜出,姿态万千。

老屋前那棵枣树,是我6岁时奶奶栽种的。小时候,父母长期生活在外地,童年的时光是我跟奶奶在老家度过的。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吃饭常常是玉米面窝头、高粱面饼子,到了冬天更是上顿地瓜粥、下顿蒸地瓜,枣子等吃物就格外稀罕。于是从种上枣树那天起,我就经常舀水浇灌它,盼它快点长大结果。平时没事就蹲在树下,看它啥时开花、发芽,希望它长得快些、再快些,好早一天吃到枣子。枣树开花约在农历五月前后。农谚曰:“枣花开,割小麦。”这时节,田野里遍地金黄。就在那几天,枣树悄然开花了,花很黄、很淡,淡到几乎闻不到香味。大人在院里枣树旁磨镰刀,枣花就星星点点地飘落下来,洒得人满头满身。

枣树在我每天的关注中渐渐长大,终于结果了。记得有一天,经不住诱惑的我还是冲着最大最饱满的一颗下手了,可吃到嘴里涩涩的,无一丝甜味。奶奶知道后对我说:“傻孩子,你摘的青枣不熟,不能吃。绿时味涩,白时味酸,等到熟透变红了,才是甜的。”

“七月十五枣红圈儿。”过了农历七月十五,枣树向阳的一面就开始有枣子发红;红玛瑙般的枣子躲藏枝叶间,若隐若现。一阵风掠过,枣儿忽上忽下,调皮地随风摆动,诱人极了。

打枣是在中秋节前后,这时枣子已经熟透,有的甚至通体透红。据老人们说,枣子是万不能用竹竿打的,据说用竹竿会将枣树“打聋”,来年就不挂果了。但此言并无科学依据。记得打枣那天,我早早地拿了凉席、草垫铺在地上,用长木棍小心翼翼地扑打,枣子落下来就赶忙收起,那种幸福和满足感就如中了头彩。

后来上学、成家,离开了家乡,每次回家,回到三间老屋,都会看一看那棵久违的枣树……赶上收枣时节,老人总会尽量多让我捎一些。

后来,奶奶过世,老屋也逐渐荒废了。前些年,听说一次罕见的大雨后,老屋倒了,却不知院中枣树是否安好。终于,后来有了一次回老家的机会。那是一个麦收时节,我徜徉在曾经熟悉的土地上。老屋早已没了痕迹,唯有那棵枣树依然傲立,茂密的枝叶间枣花正在绽放,那淡黄色小花,如繁星缀满枝叶,羞涩、倔强地盛开,丝丝香甜充盈在每一缕空气中。

“家乡那棵红枣树,伴着我曾住过的老屋,有过多少童年的往事,记着我曾走过的路,当初离开家的时候,枣树花香开满枝头……”老枣树,那是魂牵梦绕的家的记忆,是我心头难以驱散的浓浓的乡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