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千百年来,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我国多地广为流传。资料显示,远在舜帝时代就有嫦娥其人的记载。嫦娥原名叫常仪或恒娥。嫦娥一名的出现是自她成功“奔月”后,世人对她的别称。
世间传说,嫦娥其人品貌盖世且为人刚强。她在天意的安排下,做了“后羿射日”故事中天神羿的妻子。一次羿乘酒兴,在妻子常仪面前炫耀他曾射日的情形,这种炫耀无形地给了常仪一个两人不般配的感觉,使她觉得不爽。之后,常仪经过苦思冥想,想到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方法。既然羿你有射日的神力,我何不尝试一个奔月的能力。常仪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果然不负所望,成功地实现了奔上明月的愿望,从此羿对嫦娥备加尊重,从此,普天之下的人们开始把常仪称为嫦娥了。
相传很早以前,在鲁西北大地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在今天武城县四女寺景区东南方向半华里处有一个叫赵家台子的地方,传说这地方在若干年前是一块单独地块,面积有如今的篮球场那么大,下方上圆形状,比其他的地块高出3米多,地面常年保持光滑和平坦,在其顶部中间凸起一个光亮的圆形土包。听老人们说,这赵家台子的土,不论是什么原因流失,夜晚都会自动还原如初。村里如有办红白事的人家,只要在高台的圆形土包前上上供,就会得到办事所需的桌椅和灶具,开光之后蚊蝇不附,土包之内还会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如使用后不还,就会得到一定的惩罚。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日的晚上,在明月当空之时,这台子上的土包,会向明月方向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光。人们说,这是土包显灵了。
四女寺村中老人王兴文说,这赵家台子之地本是当年嫦娥奔月的地方,名曰嫦娥奔月台。在很久以前,这里一直被村里一赵姓人家几辈人义管。人们被赵姓人家的精神所感动,这里也就被称作赵家台子,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