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趣话

李宽云

土炕,就是用土打造的“暖床”,在40年前的鲁西北一带是农家必备。它陪伴人们度过了简朴的岁月,也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诸多有趣的话题。

土炕是用土坯垒起来的,当地人叫“盘炕”。这个叫法说明,炕不是简单地垒坯,它连通锅灶后,能充分吸收炊烟的热量再由烟囱排出,以达到在寒冷季节取暖的目的。这种变废为宝的技巧在于,炕体既要空心又要结实,传热既快还要均匀。土坯垒好后,要罩一厚层红土麦秸泥。红土黏性大但容易裂纹渗烟,这样还需要再抹一薄层白土麦糠泥。白土不易裂纹,但容易起土,当地人就用一种汁液丰富的野草“碱蓬棵”在炕面上揉搓,晾干后光洁如绿漆,以至于顽皮的孩子经常掀开炕席,在上面玩“出溜滑”。

多年以来,土炕就是庄户人心目中的安乐窝。“三五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经是无数代普通农民的甜蜜梦想。冬季劳累一天,又冷又乏,往热被窝里一钻,一股暖流从脚跟直通心窝,睡上一晚疲劳顿消,全身舒坦。风雪天气,如果哪家的男人有条件叫上一两个知己,盘腿坐在炕头喝上二两,哪怕酒肴只是一盘花生米和一盘炒鸡蛋,也会有神仙生活的陶醉感。

土炕使用到一定年限需要拆旧

换新。这是个累活儿,连孩子都会跟着卖力气。盘炕用的大坯,有20多公斤。十几岁的孩子搬起它,除了两手用力,还得用肚皮使劲顶着。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句趣话:“小孩搬坯,肚子吃亏。”换下来的土坯烟熏火燎,看似无处可扔的垃圾,却是效力持久的好肥料,有谚语为证:“炕土进了田,能顶二三年。”

土炕又称“火炕”,暗示炕不离火。常烧火的土炕,用上十年都很常见。如果长时间不动火,一返潮就容易坍塌。更重要的是,睡热炕可以防治风湿病;反过来让凉炕吸收人体的热量,那显然是有害的。有鉴于此,盘炕都会留一个小炕门,平时用一块活砖堵着,方便不动灶火时烧炕。当然,对于无视经验教训的愣头青,人们往往这样感叹:“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气壮。”

土炕在长久的传承中,也形成了一些文化积淀,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一个家庭中,炕头的位置都会优先让给最年迈的长辈,由这种家风就衍生出了“热不占人风头,冷不占人炕头”的古训。在社会交往中,对于得寸进尺的人,人们经常会用“蹬着灶台上炕头”进行讽刺和警示。现如今,农村的土炕已经消失殆尽,但农村人对大土炕的那份感情、那份记忆却永远不会抹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