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干劲更足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照港考察回访记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船舶正靠岸卸货。(□记者 吴宝书 通讯员 赵光海 报道)

一艘艘巨轮进港靠泊,一座座桥吊擎臂而立,一个个集装箱升降腾挪……5月22日,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一片繁忙,习近平总书记驻足于码头岸边,一边听取汇报,一边与现场作业人员交流,时而临海迎风,远眺凝思。

这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照市考察调研,第一站来到山东港口日照港,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情况。

日照因港设市,依港而兴。日照港,拥有石臼、岚山两大港区,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便利通航,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铁矿石、大豆、石油焦等7个货种吞吐量居全国首位。

港兴通天下,港口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发挥港口的起点和支点作用,展现中国对外开放的包容姿态,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重点之一。在日照港,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山东省港口发展建设和日照港规划布局等情况介绍,察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并亲切慰问港口科技工作者、运营人员、航运人员,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奋斗,推动日照港管理运营更上一层楼。

“去年山东省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总书记听后很欣慰”

初夏的黄海之畔,烟波浩渺,海风习习。日照港石臼港区西作业区中部,两块展牌引人注目,一块是山东港口布局图,一块是日照港两大港区平面图。

“站在展牌前,我向总书记详细汇报山东港口生产运营情况。”5月22日下午4时许,说起与总书记的见面情景,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难掩激动。

“总书记详细询问港口吞吐量、集装箱量、航线数量,以及山东港口在全球沿海港口中的排名等。我向总书记汇报,全球十大沿海港口中,中国有8个,其中山东占了3个。去年,山东省港口集团的货物吞吐总量突破1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总书记听后很欣慰。”霍高原说。

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港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在福建宁德任职时,他指出,沿海地区要想富,要先建港。在浙江任职时,他力主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舟山连岛工程,加快浙江省港口资源整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国内主要港区,察看港口码头建设和经营状况,听取关于现代化港口群布局、铁路公路水路联运等情况介绍,同现场作业人员、建设人员等进行交流。

对山东的港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2018年3月8日,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彼时,山东拥有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潍坊、东营、滨州七个沿海港口,是名副其实的港口资源大省。但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仍存在分散化无序发展、低效化重复建设、同质化自相竞争等问题。整合沿海港口资源、推进一体化发展,无疑是山东港口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山东港口发展指明方向。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在青岛挂牌成立,各港口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得到明确,目前已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2024年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连跨五个亿吨台阶,2023年集装箱量超越4000万标箱,年均增长8.7%,高于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进位争先,在全球沿海港口排名中分列第4、第7、第10位。

海上云雾萦绕,码头若隐若现。日照港Q15至Q22桥吊旁,“中谷南昌”轮和“新湛江”轮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繁忙而有序。

向总书记汇报完山东港口整体情况后,霍高原跟随总书记缓步向前。

“总书记手指对岸的作业区询问情况。我向总书记汇报那是日照港石臼港区东作业区,是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干散货的主要作业区之一。”霍高原说,总书记移步至码头前沿,远眺黄海碧波。从总书记的凝神远眺中,他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港口发展寄予的厚望。

港通四海、陆联八方。在多个国际场合,总书记用“重要支点”“重要枢纽”形容港口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日照港,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瓦日铁路、新菏兖日铁路两条千公里重载铁路直连港口与黄河流域、中原和关中城市群,中西部和沿黄地区得以便捷出海,日照港已成为重要桥头堡。

“这几年,山东省港口集团积极畅通交通线路,优化物流体系,强化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海向航线总数达到346条,航线密度居全国前列,陆向跨境班列直达26个国家57个城市。”霍高原说,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努力把日照港建成“一带一路”综合性物流枢纽、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枢纽、沿海内贸集装箱枢纽,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中国样本”

鳞次栉比的集装箱旁,一个蓝色标识牌在薄雾中清晰可见——“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字样和全景展示图,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全球主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多采用垂直布局模式。2021年10月9日投产的这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有何不同?考察现场,总书记认真察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并听取了霍高原和山东省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张连钢的汇报。

“垂直布局的集装箱码头存在自动化轨道吊全场‘跑’、集卡车场外‘等’等问题。日照港建设的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综合采用‘5G、北斗、AI’等技术,推出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的无人集卡调度系统等6项国产化、业界首创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了从‘有人’到‘无人’的转变、从传统散杂货码头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转变,单机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70%,每年可削减碳排放9000多吨。”张连钢跟总书记介绍,自动化码头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新建自动化码头,另外一种是传统码头改造升级的自动化码头,后者相比于前者,投入更低、建设周期更短,这为全球范围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提供了“中国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日照港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传统港口拥抱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体现。“老”码头焕发新活力,近年来日照港依托科技创新全面推动传统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迭代升级。“总书记边走边与我们交流,询问山东港口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的进展。”霍高原向总书记汇报,自动化码头是世界码头建设的最前沿,过去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一直被欧美工业巨头垄断。2013年,青岛港筹备建设自动化码头之时,张连钢带领团队去国外学习,对方不准中国人下车、拍照,很受气。

“人家瞧不起我们。双方搞合作,硬件、软件都是人家的,我们有钱买了产品,但买不到技术,始终受制于人。”霍高原接着向总书记介绍,张连钢团队回国以后,赌着一口气——就是要打破国外的封锁。最终,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拼搏,山东港口打破技术垄断,建成世界领先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比国外同类码头高50%,连续十次打破装卸效率的世界纪录。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总书记对创新问得很细,还特别问到我们团队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我向总书记作了进一步汇报。”张连钢自豪地说,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再到自我超越者,山东港口已经掌握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全套技术,建成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这个国产化不仅包括起重机的国产化,还包括电控系统、软件系统、传感器等所有设备的国产化。目前,山东港口实现了22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国产自主可控,取得12项国际发明专利,部分领域走在行业前列。

一问一答间,尽显总书记对港口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心。从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到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空轨;从烟台港“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到渤海湾港自动化门机……“连钢创新团队”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成果,正在推广普及。

当天下午,向总书记汇报完,张连钢就急忙与团队会合,带领大家一起继续开展新的攻关。“我们将坚持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建好自动化码头,推动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张连钢说。

“2008年5月8日,总书记到青岛港调研,与集装箱码头的工人们交谈。那时的青岛港还是传统码头,如今已是大变样。”霍高原说,跟总书记汇报时,我们邀请总书记再到青岛港,看一看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6万多名山东港口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1978年勘察选址,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5月20日正式对外开港运营,日照港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今天已是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

“了解到最近几年日照港的快速发展,总书记很高兴。”霍高原说。

听说总书记来到了日照港,在码头工作的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都很激动,围拢了过来。

这些工作人员身穿的白色、蓝色、橙色、黄色等不同颜色工装,引起了总书记的兴趣。总书记仔细问起每种颜色对应的岗位类型。王志勇身着一身白色工作服,他向总书记介绍说,自己是山东港口航运集团旗下轮船上的一名轮机长,是全船机电、动力设备的技术负责人。

“总书记特别平易近人,问我跑哪条航线,我回答说‘中国日照至韩国平泽的航线’。看得出总书记对一线员工很关心、很重视。”回想起当时这段简短的对话,王志勇幸福满满:“这些年,公司的船从小船到大船,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今年还将有多艘船只交付使用。总书记能来日照港视察,让我们感到很自豪。”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关键看集装箱。正是通过加快提升生产流程化、智能化水平,日照港实现了从传统大宗干散货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的迭代升级。

5月23日,一列从日照港石臼港区驶来的矿石列车,稳稳停靠在日照南站发车股道。牵引车摘钩驶离后,一台由国铁济南局日照站派出的电力机车随即赶到并与车厢顺利挂钩。随着汽笛鸣响,列车缓缓开动,沿瓦日铁路向河南钢厂驶去。

列车之所以能实现从装车出港到发运的顺畅衔接,得益于日照港联合国铁济南局日照站共建全国沿海港口首个路港集疏运指挥中心,搭建起路港合署办公、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以来,日照港大力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多式联运”,织密腹地铁路服务网络,将铁路在陆运集疏港中的占比提升至57%,年铁路拖运量突破亿吨大关,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铁路集疏港量第一、效率第一。

“作为我国西煤东输、北煤南运的重要能源港,日照港大宗干散货占比高达61.7%。山东港口成立前,集装箱主要以内贸为主,打造了‘南来北往日照港’集装箱品牌,内贸箱量位列全国前五。”霍高原说,山东港口成立后,日照港与青岛港一体化运营集装箱业务,实现了外贸集装箱的历史性突破。2023年,日照港外贸集装箱量同比增长123.6%,比2022年翻了一番还多。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日照港的崛起,正是全体员工奋斗的结果。“我跟总书记汇报说,6万多名山东港口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出现了以‘连钢’命名的时代楷模创新团队,是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科技强国的楷模。”霍高原说。

与总书记在一起的时光,山东港口日照港安全环保科技部副部长王衍棣仍历历在目。当时,他和同事围拢在一起与总书记交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又幸福的笑容。“总书记像唠家常一样,同大家交流,勉励我们继续奋斗,人人争当奋斗者,还希望山东港口再创佳绩、再创辉煌。”王衍棣说。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当面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山东港口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一级技师田振东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三十多年来,他扎根港口设备维修一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正是通过持续奋斗,练就了一身“精准维修”的绝活,成长为“全国交通建设工匠”。“技术工人要有一股钻研劲儿!我们要围绕生产实际再深入钻研,带领团队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田振东说。

更让山东港口现场员工惊喜的是,互动交流尾声,总书记主动提出与大家合影留念。“在同总书记的汇报交流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今后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大家干劲更足了。”霍高原说。

霍高原表示,山东港口人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锚定“四个一流”的发展目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扎实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港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从单一的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转变,推动港口管理运营更上一层楼,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港口力量。

(记者 刘兵 常青 赵丰 栗晟皓 统筹 赵洪杰 吴宝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