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将”程平:从一线焊工成长为全国劳模

原标题:他是华能德州电厂焊工班班长,从一线焊工成长为全国劳模——“焊将”程平

□本报记者刘臻 本报通讯员于潇

4月28日,作为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检修部主任技师、焊工班班长程平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从业28年来,程平初心不改、勇攀高峰,凭借扎实的焊工本领,填补了焊接领域多项技术空白。从一线焊工到全国劳模,他用焊枪铸就匠心,用焊花书写人生,以百万次精准焊接演绎了新时代的“焊将”传奇。

练就一身精湛技艺

一手托面罩,一手握焊枪,屏气凝神,稳稳将焊枪头对准超厚钢板对接缝不足1毫米处。弧光闪烁,10分钟后,两块钢板被牢牢焊在一起,焊缝平滑完美。这就是程平的工作日常。

1997年,程平退伍后进入华能德州电厂,成为一名焊接工人。“我下的功夫是别人的3倍。别人练2小时,我就练6小时。”程平说,一根300毫米长的焊条,烧20毫米就断一下,一根焊条能练十几次接头焊接,准确性自然提升。每天,他要练掉300根焊条。长时间焊接,脸被烤得掉皮,夜晚眼睛肿胀流泪,可他丝毫不觉苦。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3年,他拿到I类焊接合格证,开启焊接新征程。

“伤痕在身,焊条论吨,腰肌劳损,敢打敢拼”,这是同事对程平的评价。条件越艰苦、任务越艰巨,他越努力。“焊花把手臂烫得冒烟,也绝不停弧”,彰显“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的意志品质。

2023年12月17日,华能潍坊昌邑风电场。一台进口风机突发故障,若等国外配件维修,停机损失将超120万元。程平临危受命,他攀上百米高空,在狭窄的塔筒内找到作业点——不足1平方米的焊接空间。寒风呼啸中,他屏息凝神:焊枪每前进3厘米,就需精准锤击一次。如此往复,整整4个小时。“下来时,手抖得连筷子都握不住。”程平回忆说。  像这样的工作很多,他常钻进狭小管道作业,膝盖顶着胸膛进行焊接。为应对各种工作场景,身高1.74米的他常年将体重保持在62.5公斤以下。

还有更复杂的情况。2021年,渤海莱州湾南岸盐田上,为了维修风机刹车卡钳底座,程平和徒弟高空作业50多小时。回到地面,“晕船”感伴随多日,睡觉仍觉左摇右摆。

“一次次超越创新,一次次突破极限,让我的焊接技艺、工作能力不断提升。”程平凭借一身硬功夫,累计提前争得发电3000多万千瓦时,为企业节约资金2200余万元。

8年斩获11项专利

在焊接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潜心钻研与创新始终是程平披荆斩棘的动力。

2017年,“程平创新工作室”作为中国华能集团首届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同年6月,华能德州电厂机组突发故障,进口配件断供,程平团队仅有20天抢修时限。

面对焊接硬度差异难题,他创新采用真空罩隔绝杂质,研发“水冷降温”工艺,最终攻克司太立合金真空水冷堆焊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这项突破性成果已应用于深海探测、航天等重点领域。

2019年9月,程平团队发明的手工氩弧焊自动送丝器,夺得“第七届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创新表演赛”特等奖。面对外国领队重金收买专利的诱惑,程平坚决拒绝。赛后,香港焊接从业协会专程来到德州拜访交流,两次邀请程平到香港授课。

2020年,程平团队取得焊条便利取条器等国家专利,其中手工氩弧焊自动送丝器填补国际焊接领域空白。

2022年9月,团队一举攻克国家深海重点项目钛4合金承压部件焊接难题,为电力和国防事业立功。

2024年上半年,历时1个多月,一举攻克了国外发动机气缸裂纹不能修复的世界性难题,把这项技术和工艺牢牢地掌握在中国工人手中。

自创新工作室成立后,程平团队8年攻克20多项焊接难题,获11项专利、4项省部级职工创新奖,发表9篇论文。程平作为行业专家多次受邀参加学术交流,其技术贡献获得权威机构认可。

先后培养50名“高徒”

2019年1月16日,程平在45岁生日当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2023年“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央视《大国工匠》以“用焊花熔铸匠心”为题讲述他的故事;同年12月,他又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这一路,程平以汗水浇灌梦想,用坚持书写辉煌。

程平常说,他欣赏三种人:比自己优秀的人、能让自己变优秀的人,以及愿意和自己一起变优秀的人。正是这份对卓越的执着,让他身边凝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2014年,程平担任“北京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华能集团参赛队教练,面对来自12个国家的强劲对手,他带领团队奋力拼搏,首次为集团赢得团体第9名的荣誉。2015年,他又作为中国一队教练出征“匈牙利青年国际焊接大赛”,在赛前10分钟才得知比赛内容的情况下,他迅速为选手分析操作流程,最终中国队斩获团体第二名、个人单项第二名的好成绩。

作为教练,程平带队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团体金奖1次、银奖2次、铜奖3次,培养高技能青年人才50余人,其中不乏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

华能集团内蒙古上都发电厂检修焊接工人王伟是程平的徒弟之一。2017年入选华能集团集训队后,在程平指导下技艺突飞猛进。2020年国际焊接大赛前,程平创新提出“凹刻焊字”方案——用火焰割枪在铁板上刻出凹陷字样。这一独特工艺助王伟勇夺冠军。如今,王伟已经拥有了内蒙古自治区“北疆工匠”等20多项荣誉。

中电建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员工潘云鹏,5年前与程平相识。在程平的指导下,他于2023年国际焊接大赛中夺得单项一等奖。今年,山东云天职业技工学校职工张迪在程平指导下,获得2025年德州市职业技能大赛“景津杯”金牌第一名。

如今,像王伟、潘云鹏等这些活跃在中国火电焊接创新领域的“高徒”,又成为更多青年员工的老师。

程平常说:“相约努力,只为今后顶峰相见。”这份对匠心的坚守与传承,正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焊接事业,共同书写中国焊接技术的辉煌篇章。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