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涛(左)与员工讨论服装设计思路
□本报记者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贾鹏
掌心相触的刹那便知,这是位生命肌理铭刻铁血印记的实业家。
的确,尤金涛的人生经纬始终与布料交织。摆过地摊、建过工厂,既经历过亏损严重的至暗时刻,也缔造过助力女曲战袍闪耀奥运会领奖台的荣光。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ITOI总部展厅内,当尤金涛追溯品牌历程时,远在德州乐陵的生产基地里,智能化生产线正吞吐着新季订单。这位将“产品会说话,针脚见初心”刻入品牌基因的追梦人,用30多年的光阴,一针一线,把标准、品牌、情怀缝进衣服,完成了从市井摊贩到行业领军者的蜕变。
破茧 T恤登上国际舞台
尤金涛出生于乐陵市丁坞镇尤赵村。这个被枣林环抱的村庄,孕育了他最初的商业嗅觉。
1987年早春,丁坞镇集市的人流中,18岁的少年支起简易货架经营针织百货。日赚40元的微光,照亮了少年最初的商业洞察:人们对体面生活的向往,从未被时代遮蔽。
1990年深冬,购置首批布匹与工业缝纫机。在煤炉取暖的平房里拆解秋裤研究版型,在泛黄的报纸上描摹裁剪轨迹。对照着说明书组装设备的身影,定格了匠人基因觉醒的瞬间。
1992年,果断并购镇办服装厂,却遭遇规模化生产的首次滑铁卢——库存危机。次年春寒料峭时,这个德州小伙带着30包滞销成衣,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绿皮火车。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单日利润突破2000元。
1995年秋,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成为尤金涛的命运转折点。当众多国家的政府代表云集北京时,这个德州商人捕捉到了志愿者、迎宾团队的着装需求。
组委会的电话刚接通便被挂断,三顾办公区却屡吃闭门羹。在一个晨雾弥漫的工作日,他穿着西装佯装工作人员进入,逐层叩响办公室门扉:“大会在即,志愿者需要T恤吗?”
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有需求,但没有钱。”“赞助方案我来设计。”尤金涛拍着胸脯说。
他骑行20多公里找到东三环新开业的一家大酒店。踏入大堂便中气十足询问:“老板在吗?”
和总经理一番畅聊,达成合作。
21天,不仅斩获8万元纯利,更让尤金涛的产品首次亮相国际舞台。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不是商业订单,是中国民企登上全球化舞台的入场券。”
新世纪钟声敲响时,他已是北京赫赫有名的“文化衫大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千禧之夜……重要的历史时刻,都化作他手中针脚的经纬。
淬火 奥运订单锻造品牌脊梁
当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时,尤金涛却陷入价值焦虑。一天,隔壁商户把玩着耐克气垫鞋与之闲聊,如晨钟暮鼓震醒梦中人:代工贴牌终究是“借来的衣裳”,中国纺织需要自己的品牌筋骨。
此刻尤金涛已是京城“文化衫大王”,却依然是个“无名裁缝”——那些印着“香港回归”等大型活动名称的文化衫,从不曾留下他的印记。
转折发生在2006年。尤金涛路过一家服装店时,橱窗里模特身上的运动服刺痛了他的双眼:标价牌上的数字,抵得上老家10亩地一年的收成。
“我要做中国人自己的运动品牌。”这个念头像烙印一样融入他的心中,如野火燎原。
2006年,尤金涛启动品牌战略。2007年成立艾图爱(北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注册ITOI商标,义为“我就是我,做自己”。
想让ITOI一炮走红的想法,遭到现实痛击。“做生意不容易。2006年至2008年一股脑开办了10多家店铺,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产品做多了卖不出去,做少了又不值得,方方面面,亏损严重。”尤金涛复盘道,最重要的是自己对品牌、产品、渠道等多方面不懂,3年亏损严重的代价买来刻骨教训。
就在这时,北京奥运会来了,ITOI迎来转机。
困境中的尤金涛积极准备参与竞标,最终成为4家中标企业之一,负责120万名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和安保志愿者的T恤,需要在3个月内生产、分发到北京930家单位。
这不是一般企业力所能及的。尤金涛集中生产力量,借助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最终实现零失误及时分配到人。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大街小巷、商场公园,随处可见身着ITOI志愿T恤的人。
这一年,销售倍增,企业由此止亏。尤金涛重新定位,谋划庞大的团体服装市场。
担当 一针一线总关情
2009年开始,ITOI进行战略转型,定位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运动装备及专业化服务提供商,专心做运动装团购。这一定位契合了中国全民健身的背景,逐步打开市场。尤金涛对团购服装的期许是:集体活动统一穿,个人活动喜欢穿,以服装推动运动。
截至今年3月,ITOI在全国重点城市设立线下标准店及商场店300多家,为终端用户提供一站式销售服务。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2016年里约奥运会备战期,国家女子曲棍球队面临赞助断档危机。得知消息后,尤金涛当即承诺:“国家女曲的赛事装备ITOI包了!”
这个决定让他忆起少年时期观看女排赛事的情景: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当举国欢庆时,年轻的尤金涛看着运动员的着装陷入深思,“服饰应当既能穿出精气神,也能打出精气神。”这份少年时期萌发的初心,最终成长为支撑中国运动健儿征战的品牌担当。
选择赞助女曲的背后,也是尤金涛对“冰山雪莲精神”的深刻共鸣——这支在逆境中绽放的队伍,不畏艰难、永不言败的品格,与ITOI“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企业精神高度契合。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曲姑娘身披ITOI设计生产的“龙凤战袍”荣耀出征,最终斩获银牌。在洛杉矶奥运周期,尤金涛继续与女曲合作,他说:“我相信奇迹会不断上演。”
作为具有社会温度的品牌,ITOI始终活跃在公益前沿。
2023年,北京门头沟遭遇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当得知救援人员急需衣服等生活物资,ITOI第一时间响应,调拨物资、装车运输,用最快时间奔赴灾区。
在乐陵老家,尤金涛告诉他帮助的孩子们:“针脚藏着匠心,心气铸就人生,只要信念不灭,就没有补不齐的遗憾。”
这份将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的价值追求,正是ITOI从行业新锐成长为民族品牌的核心密码。
登峰 在品质上攀登科技高度
从集市货郎到行业标杆,从贴牌代工到标准制定者,尤金涛用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向科技品牌的华丽转身。
“我们交付的是安全承诺,更是行业良知。”尤金涛在2017年技术攻坚期的抉择,至今影响着行业走向。当时,使用氟系防水剂是服装行业的通用方案,虽能降低成本,却含有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是国际公认的“永久化学物质”,被人体和生物体吸收后,会诱发免疫系统疾病。当研发团队质疑采用成本翻倍的无氟面料时,他力排众议——每年增加千万元成本,只为守护消费者健康。
追求技术,ITOI多次引领行业升级。2011年,尤金涛率先采用“数码印花”技术,将国际流行的色彩应用到产品上。2012年,在欧洲一次学术会议上,他了解到无水染色技术新工艺,色彩牢固度可以达到8至10级,衣服10年不褪色。他想尽办法接触那位工程师,以诚意打动他,最终拿到这一技术,生产出高色牢度运动服装,再次引领行业升级。
每一年,几乎都有科技感十足的新产品面世:鞋面一次成型的3D飞梭鞋;吸湿速干、原纱导汗的T恤;四面弹的裤子;抗UV智能单导的外套……
ITOI还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2015年作为8家起草单位之一,参与速干衣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这些都解释着ITOI为何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做服装,也是在做文化。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曲的“龙凤战袍”,图案设计灵感来自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龙”与“凤”,代表着力量、吉祥、美好等寓意,将“凤羽”元素融入插肩结构中,展示了中式美感。
如今,这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运动服装品牌,正反哺乡土。乐陵ITOI的生产基地,累计创造了超600个就业岗位,其中60%为县域劳动力。从缝纫工到技术骨干的成长故事,正在新时代的共富画卷上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裁缝的哲学:一针一线皆修行
从乐陵集市的木板车到巴黎奥运会领奖台,从货郎到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从做产品到做品牌、做标准,尤金涛是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在他身上,中国企业家精神得以充分展现。
尤金涛用半生诠释了“裁缝”的深意:裁剪的是布料,编织的是梦想,缝合的是时代。当中国品牌在全球化浪潮中破浪前行,ITOI的故事证明:真正的国潮,不在于浮夸的标签,而在于每根纱线都浸透的匠心。这种匠心,起于青萍之末的坚持,成于风云际会的坚守,最终化作穿在十四亿人身上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