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李莹莹整理本报记者芦瑞瑞
朋友经常开玩笑,说我非常“节能”,因为我每天晚上睡眠不足6小时,但一觉醒来“充满电”,“续航里程”很可观。
我叫李莹莹,今年42岁,是留存道整理学院德州分院合伙人,是莹姐美食工坊主理人,也是蜂鸟公益发起人。生活非常忙碌,但我乐在其中。
一学不得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三八”妇女节那天,受德城区妇联邀请,我接连参加了2场有关整理收纳的分享活动,收获了热烈的掌声和美丽的鲜花。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一股自豪感涌上心头。
2021年,我成为一名整理师。很多人对这个新鲜的职业充满好奇。其实,整理师就是为客户居室等量身定制整理方案,通过规划、改造,实现空间扩容,使物品放得下、用得上、找得着。
之前,我做过十多年服装生意,收入稳定,生活无忧。可回头看,总觉得日子像一江春水,平静得没有半点波澜。2018年前后,我怀孕生宝宝,因为精力有限,后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店里生意大不如从前。
人生转角,整理师这个职业闯入我的视野。当时,看到一则关于中国整理收纳行业创始人、留存道整理学院院长卞栎淳的报道。心想,自己审美在线,又擅长整理,2021年就报名学习了留存道的初级课程。这一学可不得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意识到,整理并不是简单地叠叠衣服、打扫打扫卫生,而是讲究空间的整体规划与高效利用,有很大的自我成长空间。
那时候家里刚装修完一套房子,正好当成样板间。我按照所学知识,把衣橱、厨房等各个区域都整理了一遍,拍成小视频,发到朋友圈。虽然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但却迟迟没有人买单。
当时德州还没有人做这项业务,我也没有团队。思来想去,既然接不到单,就先开设沙龙课,教一些基础的整理技巧,定价299元,没想到第一期就招了7名学员。沙龙课后续办了很多期,第四期结束时,我的学费就赚回来了。
既然要走这条路,就得把手艺学精。我和当时的学习“搭子”——衡水的一名学员,2022年去北京学完了中高级课程,掌握了上门诊断、空间测量、柜体改造、团队组建、订单洽谈等全流程业务。
生活会不时抛出惊喜,奖励勇敢者前行。课程结束刚回到德州,我就接到一份8000元的订单。客户的房子90多平方米,需要全屋整理。我既兴奋又紧张,把衡水的朋友叫来,又找了两个当地朋友,做好前期设计规划,购置好收纳物品,开始入户工作。4个人干了5天,房间焕然一新。顾客出差回来,直言好像走错了家门。
空间改造再收纳,让“流浪”的物品找到家
我们倡导空间改造再收纳,让“流浪”的物品找到家。
整理收纳有2个关键词——明确边界、完善细节。明确边界,就要合理分区,通过重新整理分类,让每个人的物品都有相对独立集中的空间;完善细节,就要直击“痛点”,通过合理“加减”,让每个空间发挥最大作用。
“50条裤子”的案例令我印象深刻。这个客户的住房面积为102平方米,家里物品多且乱,入户诊断时,根本下不去脚。测量完面积,给出诊断意见,获得认可后,我们开始工作。
主卧衣橱是“重灾区”,我们先把所有物品清空,按照季节、使用功能等精细分类,把不属于衣橱的物品拿到对应的房间。然后,进行衣橱“大变身”。之前全是层板结构,衣服歪歪扭扭堆成小山,找的时候非常不便。把层板拆除后,重新分区,安装挂衣杆、放置储物格。夫妻二人的衣物分为两个区域,根据使用频率,确定摆放位置。整理完发现,男主人一共有50多条裤子,我们把裤子用衣撑统一挂在一个格子间里。他一直感觉裤子有限,看到改造完的衣橱后十分惊讶。另外,入户门厅增加了一个置顶储物柜,收纳了一直“流浪”在外的各类杂物,整个客厅变得整洁美观。
案例还有很多:帮助客户的两个女儿改造卧室,姐妹俩同住一个房间,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幼儿园,通过重新归置物品,合理改变学习桌位置,让她们的居家生活更舒适;帮助老人改造厨房,定做新的储物柜,精心安排物品陈列,减少老人弯腰、踮脚频次,让他们的生活更便捷、安心……
整理传递的不仅是收纳方法,更是一种蕴含边界感、秩序感、责任感的健康生活理念。
我们采用储物空间的延米收费模式,一延米990元。可以全屋整理,也可以整理某个单独区域,单价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团队共有9人,目前已经接了200多单。
只有更强大,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
走上公益之路纯属偶然。
做整理时,总会收拾出一些闲置物品,客户委托我们处理。我觉得很多没有破损,并不影响使用。2022年5月,跟德城区妇联联系,希望能捐给有需要的人。妇联提供了一个困难家庭名单,我一户户走访,把这些物品送过去。
走进困难家庭,触动非常大。我深切地意识到,哪怕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非常有意义。逢年过节,我还会带着家人、朋友、爱心人士,一起去送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目前,我们已经走访了100多户。
走访过程中,我遇到一个女孩,她又黑又瘦,当时正在德州一中东校区读高二,每个月生活费只有100元。父母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我当时就决定,每个月给她提供500元生活费,直到高中毕业。她平时住校,每到周末,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就负责接送。一到寒暑假,她经常来店里,晚上住在我家,和我儿子玩得很开心。女孩特别争气,考上了山东财经大学,拿到了国家级的助学金和奖学金。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还偷偷地抹过眼泪。
还有一个女孩,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从那时起,生活无法自理。9岁时,依然无法正常进食,需要注射液体维持生命。她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维持家用,家里的事全靠母亲一人操持。母亲从不抱怨,每天风雨无阻,带她去医院做康复。同样身为母亲的我被她的乐观坚强深深打动,帮她购买了一些康复器械。
前两天,我跟丈夫参加了一场“爱心妈妈”公益活动,当时一个从小没有父亲的孩子,一直拉着他的手不松开,我当时就说,这孩子咱管了,结对帮扶、定期看望;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是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生活条件说得过去,但缺少父母陪伴,我们就经常带他出去玩……需要钱的,想办法多筹集一些钱;需要关爱的,尽最大努力提供陪伴……
随着帮扶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渺小了!为了把这件有意义的事一直做下去,2022年10月,我发起成立了蜂鸟公益组织。周边的亲朋好友,陆续有十多个人加入进来。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团队很给力,整理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我有了一些宽裕的时间。可我一分钟也闲不住,沉下心一想,自己除了擅长收纳,厨艺也能拿出手。以前的服装店一直闲置着,去年就把服装店改造成了莹姐美食工坊,还租了一间生产车间,拿到了各项生产资质,主营手工馄饨、米线、烤肠、披萨等健康营养餐。目前,线上线下都在有序运营。今年我又开设了线下手工馄饨培训课程,正在招募学员,主要针对宝妈群体,希望可以解决灵活就业、创业问题,让她们工作、带娃两不误。学员学成后,既可以来店里包馄饨,也能通过分销我们的产品,实现轻创业。我会全程“陪跑”,一对一、手把手教她们如何销售。
江河不捐细流。店里的每一笔收入都会按比例存入蜂鸟公益账户里。我必须更努力,变得更强大,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
工作中、生活上,每天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不过,一切都在有序推进中。因为,条分缕析是我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