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军(右二)组织村民参与农民画创作
《枣乡福娃》
《枣林春色》
□本报记者石少军 本报通讯员孙梦琪 张萌萌
近日,走进乐陵市朱集镇枣乡记忆博物馆农民画室,墙面上、展台上陈列着精美的绘画作品,几位农民画家正聚精会神地伏案创作。
“枣乡农民画的创作内容丰富,这幅是反映枣林风光的,那幅是开杆打枣的,都是我当时在万亩枣林现场画的。”乐陵市老年大学朱集分校校长、朱集镇枣乡书画院院长罗洪军介绍。
乐陵农民画色彩明快、画面饱满、情感真挚,是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以来,罗洪军便一直在老年大学朱集分校免费教村里的绘画爱好者画画。
“当时罗老师跟我说,让我把画纸想象成枣林,把画笔想象成枣木耙。”71岁的农民画家芦万华一直跟着罗洪军学习画画,他慢慢领悟了色彩搭配、填色技巧,用构图巧妙突出绘画主题。
2017年,朱集镇依托枣乡记忆博物馆开设的农民画室正式落成。自此,“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画画”成为枣乡农民画家的真实写照。走进万亩枣林核心区的前周村、后周村、王双志村,各式各样的农民画绘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描绘着村民的幸福生活。
在丁坞镇老年大学农民画室里,69岁的贾西亮正在画他的新作品《集体婚礼》。
贾西亮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也是丁坞镇老年大学的校长。2018年,镇上专门设立了农民画创作室,为大家提供场地和笔墨纸张。从那以后,贾西亮手中的画笔从未停下,还带领周边群众一起学习、创作。
“我跟着贾老师学画农民画7年了,用画笔记录着身边的生活、家乡的变化,感觉特别有意义。”71岁的农民画家解长珍说。
在贾西亮看来,农民画要向前发展,必须契合时代主题。工作室绘制的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题材的农民画,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随着政府推介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乐陵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为了让农民画品牌“叫得响”,丁坞镇创新开办蒲公英助农直播间,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线上宣传销售文创精品,开创“文艺展示+销售”“DIY体验+销售”等直播模式。目前,已开展系列直播活动30余场次,为画家增收3万余元。
眼下,正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农民画创作队伍,乐陵16个乡镇(街道)都建起农民画培训创作基地,形成了八里庄、孟家社区等10多个农民画专业村,农民画家达1600多人,每年绘画作品达3000余幅,经济收入超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