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希明:用一辈子践行入党誓词

寇希明(中)翻看革命军人证书

寇希明荣获的奖章

德州新闻网讯 见习记者李丹丹 通讯员苏安矗苏涵

在乐陵市郑店镇小房村,有这样一位老党员:

77年前,他毅然离家,投身革命事业。

70年前,他退役转业,辗转多岗兢兢业业,返回家乡后扎根农村甘于奉献。

45年前,他在工作期间,突发血栓,导致身体行动不便,却没有向组织张过口,返回家中自主养老。

现在,他96岁了,仍坚持到现场参加村党支部主题党日,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华东军区第二野战军坦克独立六团二连战士寇希明。

近日,怀着敬仰与感恩,我们走近这位老党员。虽饱受血栓困扰,但他的精气神很足。再度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老人显得有些激动,儿子寇文臣帮他从泛黄的档案袋里一一取出珍藏的“宝贝”——“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说起自己曾参加过的战斗,寇希明语速缓慢、声音颤抖,泪水浸湿了眼眶。受血栓影响,他的记忆已出现衰退,但对曾参加过的战斗依然能清晰地记起。

从1947年2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奔赴战场,他已记不清打了多少仗。“两天没吃饭……好多战友牺牲了……打过江去消灭敌人。”从老人迟缓的表达里依然能感受到胜利来之不易。

隆隆炮火中,寇希明迅速成长。入伍10个月后,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1948年1月1日,成为连队里第一批党员。

1954年前后,寇希明转业,服从组织安排辗转到开封、连云港、北京等地工作。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几年后,因父母年老多病无人照顾,寇希明忍痛放弃工作回到家乡,先后干过生产队的保管员、拖拉机手,村里的民兵连长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公社拖拉机数量有限,作为拖拉机手的寇希明为了帮群众抢农时,没日没夜地守在地里;20世纪70年代,马颊河河道淤塞,为了解决灌溉难题,时任民兵连长的他号召全家人一起,每天起早贪黑和村民一起挖沟修渠……

谈及这位老党员,村委会主任房金枝充满敬佩:在漫长的岁月里,寇希明家也曾遭遇无数困难,小儿子夭折,自己常年受血栓折磨,但他从未向政府开口提要求,“不给组织添麻烦”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月村党支部主题党日,腿脚不便的他总是第一个到,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50多年。

这个朴实的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两扇农家小院的大门,上面张贴着十几个“光荣之家”“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媳妇”等荣誉牌。在儿女眼里,父亲心地善良、勤俭正直。他经常告诫子女“咱是党员家庭,要处处走在前面”,在他的教育引导下,子孙勤劳善思,积极进取,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寇文臣继承父亲志向,也曾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儿媳妇闫帮富悉心照顾老人30余年,在当地传为佳话。如今,寇希明一家已经是五世同堂,全家人的孝老爱亲和热心肠,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父亲的言行影响我,我也在用言行影响其他人。”寇文臣说。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寇希明始终践行着入党誓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