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荣济儿童医院院长荣世武——拄拐行医 步履不停

荣世武细心照护每一位患者。记者 马乐 摄

□本报记者 马乐 董天力 本报通讯员 刘光涛 邹超

“荣院长,我儿子最近咳嗽得厉害,专门来找您给看看”“您开的药孩子吃了很管用,这次想再开一点”……5月6日早上8点半,前来找荣世武看病的患者在德州荣济儿童医院一楼大厅排起了长队。

51岁的荣世武是德州荣济儿童医院院长。他身残志坚,滨州医学院毕业后白手起家,从一间简陋的小诊所起步,后创办了一家以儿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收获无数患者赞誉。他关注残疾人就业,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被评为德州市残疾人创业标兵,医院被认定为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

自幼残疾立志学医治病救人

在荣世武诊室的办公桌旁,立着一根拐杖,跟随他很多年。因小儿麻痹症致残的左腿,虽然已经安装了助行器,但手拿拐杖已经成了习惯。“小时候嫌丑不愿意拿,现在却丢不下了。”他说。

荣世武是武城县郝王庄镇郝王庄村人,全家4个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小。10个月大时,突然高烧不退,被确诊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再也没法正常行走。身体的缺陷成了他整个童年的阴影,左脚血液循环不好,10岁之前的每个冬天,只要长时间在室外停留,一脱袜子就会带下一层皮肤。村里淘气的孩子取笑他,他装作不在乎,但暗地里会把腰板挺得更直,逼着自己不用拐杖行走。

父母一直没有放弃对荣世武的治疗,即便生活拮据也拿出所有积蓄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谈到儿子的未来总是说:“能有个工作养活自己,再娶个媳妇就行。”荣世武对自己的要求却格外严格,身体有缺陷,他就努力学习,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94年,荣世武考入滨州医学院。当时,山东省只有这所高校招收残疾人大学生。荣世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6名残疾青年成了同窗,一起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在这些同学身上,他感受到了乐观向上、积极拼搏的精神,深受鼓舞。“大家经历相似,十分团结,互帮互助。学校也给了我们更多关注,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自立自强。”荣世武回忆,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憧憬着可以成为一名手到病除、救死扶伤的医生,“既然学医,就一定要学出个名堂,尽全力帮患者解除病痛,不要像我一样遗憾一辈子。”

“医”心为民全力守护百姓健康

“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也不要怀疑努力的意义。”荣世武总是这样说。

大学毕业后,荣世武带着所学知识和希望踏入社会,却因为身体原因遭遇了就业难题。挫折并没有将他打倒,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在德城区国棉厂附近开了一家小门诊。资金有限,租不起整间门面房,他和一家书店合租,一家一半,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门诊所在的那条道路上,既有公立医院、厂办医院,又有乡镇卫生院,他的小诊所在夹缝中生存,即使有零星患者来,看到他的身体状况,又摇着头离开了。

但是荣世武并不气馁,他24小时守在这半间小屋里看书学习,对于愿意相信他的患者更是耐心对待。荣世武有个习惯,开药时很少拿整盒的,而是用纸袋将所需药品分装成几小份,每次只开两三天的剂量。“有些患者年纪大,看不清说明书,这样分装比较方便,而且也便宜。”在他看来,患者的医药费能省则省。一次凌晨1点左右,附近居民敲响了门诊的大门,称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孩子突然高烧不退。荣世武立刻披上衣服,不顾天黑难行,拄着拐跟着一起出诊。经过简单检查,荣世武判断孩子是因为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热,随即为其配药打针,等了一个多小时,待孩子情况好转才离开。

精湛的医术、贴心的服务,让他成了居民依赖信任的对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不少患者对荣世武的评价。荣世武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连结婚当天都是在诊所看病接诊到上午10点,才匆匆赶去婚礼现场。手机普及后,荣世武立即购买了一部,电话号码一直没有换过,方便患者随时联系。

2016年,荣世武创办了德州荣济儿童医院,原诊所也不断扩大规模,还新开了2家诊所,拥有了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身体残疾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难,也激发了内心的力量,让我更加坚定。我始终相信,只要有梦想、有勇气,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前进的步伐。”荣世武说。

事业有成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

5月5日,在德州荣济百康诊所内,36岁的刘新文认真接诊患者,看病开药。他现在是这家诊所的主治医师,与荣世武一样,也是一位残疾人。“我也毕业于滨州医学院,是荣院长的师弟。十分感谢他提供给我这样一个就业岗位。”刘新文说。

2012年,荣世武的诊所规模扩大,仅靠他和妻子两人分身乏术。想到自己就业时的窘迫,他决定回学校招人才,帮助更多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刘新文就是他在母校招来的第一位医生。

“他专业技能扎实,对患者尽心尽力,大家都很信赖他。”荣世武说,“残疾人同样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和机会,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随后,他相继从学校招来了6名专业医生,并多次参加全市残疾人就业招聘会,设置文秘、收银、小儿推拿等残疾人岗位。截至目前,全部工作人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25%。

作为一名残疾人,荣世武深知身体的残疾不仅会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更有心灵上的创伤。他多次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免费义诊和康复知识普及,向群众发放康复训练手册。对前来医院就医的残疾人设立绿色就诊通道,设置方便轮椅通行的缓坡、爱心窗口,安排导医帮助残疾患者就医。针对有出行困难的重度残疾患者,荣世武还会抽出时间上门问诊。“把病人放在心上,想尽办法为老百姓解除痛苦,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百姓的生命,这就是一名医生的价值。”荣世武总是这样对团队成员说。

从医20余年,他不断提升自己,先后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如今,荣世武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着丰富的疑难、急重症的救治经验,很多河北的居民都带着孩子前来求诊。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致力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激励更多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荣世武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