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姚军身——愿做照亮他人的一束光

护送孩子过马路

为残疾人送去爱心轮椅

□文/图本报记者 马乐 董天力 本报通讯员 刘国营 李洪超

春意融融,万物复苏,大自然忙碌生长的氛围,也感染着姚军和他的公益团队。他们刚刚结束了全省紧急救援员师资培训,紧接着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系列活动,为困难残疾人上门送轮椅。

50岁的姚军是庆云县志愿者协会会长、雷锋公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他不顾肢体伤残,投身公益事业20余年,带领团队捐赠款物超1300万元,先后获评德州市道德模范、感动德州十大人物等。

车祸致残 3年5次手术

“坚韧”是很多朋友对姚军的评价,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公益,他的身上都充满了一股韧劲儿。

姚军出生在庆云县尚堂镇姚千村的一个军人家庭,爷爷、父亲、叔叔都是军人,他从小就引以为傲。“他们教会了我做人要正直、顶天立地,要求我一定要努力为社会作贡献。”姚军说。

2003年,姚军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在一家保险公司担任业务经理。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9月27日,他冒雨开车出门办事,途中不幸发生车祸。5根肋骨扎在肺上,左臂骨骼碎裂,昏迷了3天才醒过来。医生建议截肢,但他坚决反对:“一定要保住这条手臂,起码整个人是完整的。”

治疗并不顺利,尽管家人一直陪伴在他身旁,朋友也经常去看望,给他鼓励,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姚军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我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却让这么多人操心,真是太没用了。”姚军回忆,他甚至动了自杀的念头,是同病房的一位病友无形中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希望。那是一个10多岁的男孩,因为车祸右臂截肢,父母为了给他治病一直在外筹钱,时常不在身边。但男孩很懂事很坚强:“虽然没了手臂,但是我还活着。我要快点长大,照顾爸爸妈妈。”这句话深深震撼了姚军,他默默替男孩交付了一直拖欠着的4万余元的医药费,而后积极配合治疗。3年内辗转多家医院,先后做了5次手术,虽然手臂保住了,但是生理功能全部丧失,被认定为三级肢体伤残。

拿出七成收入做公益

“走上志愿服务的道路不是偶然,而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多年来,姚军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1万小时,更是拿出个人收入的七成左右用于公益事业。

姚军的志愿服务之路开始得很早。那时他还在北京工作,得知自己村里有些孤寡老人,每次回村时都会为他们购买米面油,多年来从未间断。

2003年,姚军买了一辆新车,结识了一群爱车、喜欢玩车的车友。大家听说他经常去看望孤寡老人,便提出也要加入。2007年,庆云车友爱心俱乐部成立,工作之余,40多名成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逢年过节捐钱捐物,到帮扶对象家看望,送去慰问品;中高考时自发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并提供防暑用品。

姚军一直都是大家的主心骨,也是最积极的那个人,即便是在康复期间,也没有放弃参与活动。2011年伤愈之后,他克服身体原因带来的不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俱乐部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除了像以前一样帮助困难家庭外,开始关注残疾人群体。“亲身经历让我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应该集合大家的力量,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他说。

渤海路街道石官堂村村民王泉新,早年由于一场车祸成了植物人。为了治疗,全家债台高筑,生活陷入困境。姚军得知后,和俱乐部成员带着慰问品定期看望,积极提供帮助,鼓励他的家人勇敢面对生活。“我爸出事以后整个家都倒了,没有姚叔叔的帮助,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王泉新的儿子王洪旗说。

庆云镇松树高村村民高福松夫妻二人因先天性发育迟缓导致行动不便。姚军和俱乐部成员为他们送去轮椅,并经常带他们出去游玩散心,夫妻二人也变得开朗,就此走上了公益之路。“姚大哥的举动令我们特别感动,我们会向他学习,不仅要精彩地生活,还要传递正能量。”高福松说。

以自身努力感染更多人

2020年8月9日,对于姚军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他的团队正式更名为庆云县雷锋公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这是他公益之路一个新的开始。

“志愿服务工作更加正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姚军介绍,他们增加了车辆救援项目,填补了庆云县公益车辆救援的空白,无论是车胎没气,还是车辆抛锚,只要一通电话,他们就立即赶到现场。3年多来,免费救援的车辆已有5000多辆。

他们还不断学习应急救援专业知识,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救援力量。2021年,河南发生特大暴雨,姚军和27名救援队员带着救援装备赶赴现场,奋战4天3夜,共救援转移群众1200余人。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姚军和12名志愿者驾驶货车第一时间把物资送到灾区,前后4批物资总价值近500万元。

对于残疾人,他们也创新了帮扶形式。与庆云县残联联合开展了“五个一”文化进家庭活动,帮助多名重度残疾人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1岁的张世栋因先天脆骨病致残,不能独立行走,平常少有机会走出家门,“观影、游园、参观展馆等活动,我从前想都不敢想。志愿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鼓励,让我感觉特别温暖。”姚军还专门购置了一辆无障碍车,命名为“福祉车”,车载的轮椅升降平台可以让重度残疾人更方便地走出家门。“这辆车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我们随叫随到。”姚军说。

在姚军的带领下,这支团队从最初的4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12万小时,捐赠款物数额达1300余万元,帮助困难群众2000余人次。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最让姚军高兴,“虽然我的身体残疾了,但是精神不能垮。这些年虽然做了一些事,但远远不够,希望能借助自己微薄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做公益,让家乡变得更加温暖。”他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