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年画里的乡愁

□殷建成

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法,宋代叫“纸画”,明朝叫“画贴”,直到清朝道光年间,“年画”一词才闪亮登场。

临近年关,走在街上处处充满着年味,看着商铺中琳琅满目的年画,思绪不由飘远,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农村老家,年画代表喜庆,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临近年关,镇上书店里里外外挂满了春联、年画,集会上,卖年画春联的摊位比比皆是。微风吹过,那些五彩缤纷的年画就像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个物质和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要找一本书看都很难,平常的日子里,哪个小朋友拥有一本小人书,我们都会跟着团团转,期待一睹为快。而年画就更胜一筹了,有以鲤鱼、仙桃、胖娃娃、金元宝等造型为主题的,寓意“年年有余、人寿年丰、吉祥富贵、招财进宝”等,给予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还有四季风景、花鸟鱼虫、历史人物、电影剧照、传统戏剧、民俗故事等等。年画题材丰富,色彩绚丽,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记得小时候,常常跟母亲去赶年集,来到热闹的街上,人山人海,各种年画琳琅满目,看着一张张不同风格的年画,张扬着新年的喜庆和吉祥,我看得眼花缭乱,恨不得把年画都买回家。转过头,发现母亲也被年画迷住了,她看看这张,换换那张,我拉着她的手说:“妈,多买点年画吧。”母亲并不急着买,我们又转到一个个小摊前,那时候年画也不贵,一毛多一张,买10张才一块多钱。几经挑选后,终于买到了心仪的年画,谈好了价钱,母亲付了钱,把年画卷起来,用细绳一扎,高兴地拿回家。

离过年还有三两天,一家人开始忙碌着贴年画,进门正中墙壁上挂中堂,常挂的有《福禄寿三星》《毛主席像》等,尺寸比一般年画大,上下带轴,两边配有对联。客厅两边的墙上贴的年画,活泼生动,内容丰富。有当年流行的电影,一张画有8幅小图景,每幅下面有文字说明,贴的有《草原英雄小姐妹》《闪闪的红星》《沙家浜》等电影画面,也有戏曲电影《西厢记》《红楼梦》《天仙配》等。

大年初一,我们兄妹去给村里的长辈们拜年,到了长辈们家里就喊一声:“爷爷奶奶,过年好!”他们便高声地应和着,把瓜子糖果往我们手里塞。而我们关注的是墙上贴的年画,有些年画就是那个时代的小人书,有故事情节的长辈们还给我们讲。一张张年画见证了历史,给我们儿时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欢乐。

年画很难让人把它和艺术品联系在一起,它可能没有山水画的清奇与气势,可能没有花鸟画的优雅情趣,它只是淳朴的日子和茶余饭后的故事,让人感受到生活沉甸甸的积淀,年画与人们的生活紧紧融合在一起。

儿时的年画是镌刻在我心里的一道优美风景,同时也给我太多的欢乐和温馨回忆,包裹着浓浓的亲情,温暖着我前行的道路……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