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娈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惊蛰》给我们描绘的画面中,既有竞春的杨柳,又有成荫的鲫鲥,还有从沉睡中醒来的禽兽虫豸。诗句虽然精炼简洁,涵盖的动植物却相当全面。诗中杨柳的花与芽都在惊蛰萌发,在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还是名副其实的上等美味。
“一雷惊蛰始”,杨树上鼓起的花苞正在飞速生长,过不了几日,就会在人们不经意间吐穗绽香,嘟噜吊挂的鲜红色雄花束,像一串串鲜红欲滴的红玛瑙,从高高的枝头弯弯地垂挂下来。谦逊、低调又美艳,令人爱怜。它们花粉籽密,花束瓷实。此时,最宜采摘。如若错过这几日,等它们被春风吹落,被春雨打落,落寞地躺在地上再捡回去,味道便会逊色不少。
几乎与此同时,柳树的芽苞也在暗中使劲,生怕落后似的猛长,一天一个样儿。今天芽苞还没睁眼,转天,鹅黄的眉眼儿便婀娜妩媚到令人心醉。鹅黄的眉眼儿之内,有的还怀抱一枚嫩蕊,在三五瓣儿弯弯的柳芽中间骄傲地伸展着略带一些弧度的腰身,从下往上看去,仿佛碧蓝的海面上小小的风帆,安静地行驶在大海无边的辽阔中,身边还簇拥着众多同行的伙伴。
杨树上美不胜收的杨树花儿与柳树上诗情画意的柳树芽儿,集美食与保健于一身,都是无可挑剔的药食同源的应季野味儿食材。杨树花性寒,归大肠经,有化湿止痢、清热解毒的作用。既可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还能增强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还能制止牙痛(煎水外用),但要注意不能与海鲜同食。开水焯过,鲜红变成微黯淡的土黄绿,颜值跌破底线。但辣椒油一泼,加蒜蓉凉拌,吃在嘴里,口感清脆鲜香到停不下来。若剁碎与肉馅拌在一起,包成饺子或包子吃,风味儿更佳。清蒸蘸料亦别有风味。
鹅黄或翠绿柳树芽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之功效。焙干后做成柳叶茶,长期饮用,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各种炎症,消肿、止痛、利尿。还可防治高血压。作为树上的一道美食,做法与杨树花大同小异。凉拌柳芽,色泽鲜亮,口感清新舒爽,因为柔嫩,淡淡的苦味儿也很容易被鲜香遮盖,反倒越嚼越香,百吃不厌。
在这个“春雷响,万物长”的惊蛰时节,赶在前面的杨柳,率先撑破自己的小花(芽)苞,抢着开花,争着发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赶趟似的齐聚枝头。绝美的颜色与身姿,靓丽了人们的眼,快活了人们的嘴,也美好了人们那颗爱春、惜春、颂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