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平原融媒记者 董娟)2019年7月,平原县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王红来到德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业务院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医疗帮扶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德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条件和诊疗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妇科门诊的成立,带领该中心迈出特色科室建设的第一步。去年中心业务收入达300余万元,比2018年增加了一倍。
“刚到德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这里和大部分基层卫生院一样,存在着人才不足、设备落后、医疗水平不高等问题。”帮扶之始,王红先是走访大量的村庄卫生室,与各乡医和广大群众进行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得知,除了常见的感冒发烧和“三高”疾病,在当地不少育龄妇女存在妇科疾病。王红结合实际,主动把自己的妇科执业资格证变更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带领该中心全力建设妇科门诊。2019年7月11日,中心妇科门诊验收工作顺利通过,妇科门诊正式成立,实现辖区妇女群众不出家门就能看病就医。截至目前,妇科门诊业务量已达2000多人,完成手术500多台。
“看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吃了很多药也花了很多钱,就是不见好。”家住德原街道西崔村的杨女士,今年58岁,患有妇科疾病。4个月前,症状加重来到卫生服务中心的妇科门诊。王红根据多年经验,先为患者进行子宫刮宫术加活检诊断,最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通过卫生服务中心与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将杨女士立即转诊到县妇幼保健院,及时做了子宫全切术,不仅保住了患者性命,还使其得到了最佳治疗。
在担任“业务院长”期间,王红还诊断出宫颈癌患者4名,均通过转诊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救治,现在均在恢复中。同时通过帮、带、教,培养出数名业务骨干。“通过王院长的重点培养,我现在已能够独立完成宫颈息肉摘除术、囊肿取除术及各种妇科炎症治疗。”德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施玉芹说。
人才实力增强了,队伍充实了。王红还指导卫生服务中心选派骨干医务工作者到德州市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举办技能培训、讲座、学习班,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得到了更新和提高。
为了促进业务发展,去年9月,王红又帮扶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肛肠科,并聘请山东省肛肠医院专家前来坐诊,治疗肛肠科常见疾病,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治疗资源。
“除了在业务上、管理上引导我们破旧立新,王院长还在硬件升级上积极协调其原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德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治军介绍,她帮助我们更换了妇科检查床、手术器械等价值25万余元的医疗设备。去年又投资五万余元,购置医疗污水处理设备,为病区增加空调10余台,明显改善了就医环境。
疫情期间,为协助德原街道在平原北高速路口及平原高铁东站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王红积极参与外地返平人员健康监测工作。并在县卫健局技术指导组正确指导下,帮助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哨点建设,为辖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不到两年的时间,“业务院长”变“输血”为“造血”,通过王红的帮扶,德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素质、专科能力、管理水平得到较快提升,越来越多群众选择在家门口看病,真正打通了医疗建设“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