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叙黄湄情谊 携手共同发展

本报评论员

11月11日,“2024黄河—湄公河交流周”在我市开幕。活动以“深化地方交流,携手共同发展”为主题,积极搭建沿黄九省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互利合作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全面深化与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

因水结缘,因水相亲。黄河与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沿黄省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虽相隔遥远,但因水结缘,命运与共。德州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跨越山海、源远流长,有600多年历史的苏禄王墓,是德州与东盟国家友好交往的最好见证。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沟通交流和经贸往来,聚力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建立了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山东—东盟中小企业联盟等12个平台机构常设德州,制度化开展“中国—东盟市长论坛”等交流活动,东盟已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经贸往来持续扩大,互联互通日益加强,人文交流蓬勃发展,真正实现互利共赢,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扩大对外开放,增进合作交流。当前,德州与东盟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市与东盟在电子元件、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领域互补性强、契合度高,要充分发挥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作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抓住RCEP机遇,共享战略红利,共谋发展商机,携手谱写互惠合作新篇章。东盟历来是德州的重要贸易伙伴,东盟的热带水果、坚果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希望与会各方充分发挥人脉资源优势,创造机会、搭建桥梁,推进双方经贸合作持续提升、再结硕果。各级要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继续举办好黄河—湄公河对话海外专场活动,积极推动建立黄湄对话地方合作联盟,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好资源,推动共建共享、互惠互利,与更多的朋友结识结缘、携手发展。

真诚携手,未来可期。放眼未来,我市与东盟合作空间广阔,要加强互学互鉴、资源共享,推动经贸、人文、教育、旅游等深度合作,为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