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深入实施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带动文旅产业大发展——“两河牵手”牵出一城风景
俯瞰四女寺水利枢纽。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王贺
最美人间四月天,踏青赏花正当时。天气转暖,我市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廊道沿线生机盎然——从潘庄引黄闸沿河北上,到四女寺水利枢纽,“两河牵手”沿线,一路波光粼粼,处处争奇斗艳,俨然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吸引了大批周边市民前来游览休闲。
2023年以来,我市抢抓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和山东“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机遇,深入实施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即“两河牵手”工程。两年多时间,工程主体百公里生态廊道全线贯通,串联起沿线县市区文旅资源,进而带动全域文旅产业资源深度整合,成为引领德州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脉”。
贯通“一条线” 串起景观带
如今,站在四女寺水利枢纽南运河节制闸上眺望,涓涓运河水和滚滚黄河水在此汇聚——依托全面提升改造的市级骨干水网,目前每天有超过180万立方米黄河水经由这里汇入运河河道,径直输送京津。
“两河牵手”,首要是水系“牵手”。“为让‘两河牵手’更紧密,我市以5大干流、1500条支流、20座水库互通为重点,对境内‘一轴四横’骨干水网进行了改造提升,成功将境内八大水系与黄河、大运河连通起来,高标准打造出两条水融京津冀的供水主渠道。”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介绍,2023年以来,我市结合“两河牵手”工程,全面启动水系连通工程,通过畅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城市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伴随水系全面连通,相应路网建设也快马加鞭。全市各主要河道,先后硬化及改造提升堤顶路513公里,实现堤顶路全线畅通。其中,中心城区段35公里堤顶路按照马拉松赛道标准进行设计,2023年10月建成投用,现已承办多项赛事。同年12月,总长130公里,串联沿途5县18镇的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路网工程全线贯通,万亩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全部完成,一条兼顾“水上游”与“岸上行”的综合性文化廊道初见端倪。
6米宽的深青色车行道、3米宽的红色骑行道和2米宽的绿色慢行步道……伴随“两河牵手”廊道的建成,廊道沿线环境持续提升,车行道沿水岸布局、景观连绵不绝,骑行道沿堤顶道路两侧联动两岸旅游节点与村庄,慢行步道与旅游驿站、滨水岸线、水利设施、沿线村庄等特色空间进行衔接,绘就出绿色田野间靓丽的风景线。
同样被廊道串联起来的还有文化。大禹文化、漕运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非遗文化随“两河牵手”串珠成链,古桑树群、万亩桃园、红坛寺森林公园、千年枣林等黄河故道生态资源沿线统筹开发,运河古玩、运河遗址、东盟记忆等文化元素沿线提炼升华,不但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更重塑了“两河”文旅新脉络,构建起“两河”文旅新消费带。
时至今日,我市通过重点抓好两河水系连通、两河连通景观廊道、两河国家文化公园、两河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10大项目,依托“两河牵手”工程,已形成“三纵五横、一廊六带、两核引领、多点突破”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落子大项目 打造记忆点
在“两河牵手”工程北端,德城区大运河畔的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呼之欲出,这一项目与九龙湾公园、运河手造馆等周边文旅项目相映生辉。建成后,将成为我市传承大运河文化的又一重要名片。
贯通水网路网林网,打通了“两河牵手”的脉络,实施好沿线重大项目,就是赋予“两河牵手”魂魄。两年多来,全市依托实施“两河牵手”工程,持续做精做细做好核心节点项目、重点文旅项目,先后新建续建总投资435亿元的重点文旅项目43个,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49亿元。
如今,在“两河牵手”廊道沿线,德工文创园等项目已成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新地标;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等一批大项目正加紧建设,未来有望成为德州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柱。
重点项目顶天立地,节点项目同样扎实推进。
在潘庄引黄干渠渠首,当地打造的“黄河第一驿站”景区已建成开放,触目所及,处处白墙青瓦、古色古香。景区相邻黄河堤坝,堤上远眺,一侧是大河东流,一侧是田园乡愁。每到节假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岸上有节点,河上有景观。打卡禹城安仁镇武庄渡槽,这里可以探访德州单跨最大的“水立交”,看“河上有河”的奇观,感受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平原县王庙镇周寨村,溢流堰风景廊桥跨越引黄干渠,下层为溢流堰,上层则是雕梁画栋的风雨长廊,仿清代歇山、悬山组合建筑风格,令人一见难忘。
截至目前,“两河牵手”廊道沿线8个核心景观节点、23个大小驿站和18个“一镇一村”提升整治村庄建设均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探花庄园、万亩花田等节点项目,已成市民休闲“打卡地”。目前,廊道沿线18个乡镇已拥有A级旅游景区37家、各类非遗工坊72家。
打好“融合牌” 搞活“文旅+”
2024年,乐陵市凭借“影视+文旅”爆火出圈——全年游客量猛增42.32%,旅游收入飙升51%。今年大年初一,电影《唐探1900》实景拍摄地的乐陵影视城与电影同步亮相,当天入园游客便突破两万人,春节假期,限时开放的乐陵影视城带动周边景区景点及商圈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9000万元,一举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如何让全力打造的“两河牵手”工程发挥出最大效益?只有依托资源,做好融合文章。近年来,我市依托“两河牵手”工程,持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着力扩大文旅消费,深化“文旅+百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优化文旅消费环境。
以“影视+文旅”为例,不仅乐陵影视城风生水起,夏津县也对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进行了改造提升,德影城项目于2024年正式揭牌;在宁津县,当地影视化改造德百杂技蟋蟀谷等景区,一批风格各异的拍摄场景迅速成型。目前,我市正持续优化政策和服务,集聚国内影视资源,加速打造“一城引领、多点联动、融合发展”的“1+ N”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此外,我市创新“体育+文旅”,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依托四女寺风景区、禹城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两河牵手”节点项目,发展竞技赛事基地,积极承办自行车、板式网球、青年体操锦标赛等全国性赛事,2024德州“两河牵手”户外运动嘉年华、龙舟赛、2024德州运河马拉松暨好运山东·马拉松城市联赛(德州站)等体育赛事人气高涨。依托德州市文玩交易产业现有资源,发展“文玩+旅游”。加强德州本地文玩艺术品交易市场与京津冀地区的交流合作,大运河边的德城区拥有5大古玩交易市场,成为广受赞誉的“淘宝圣地”。
生态廊道串联“两河”文旅景观,连片成面重塑“两河”文旅脉络,业态融合描绘“两河”文旅画卷。如今,“两河牵手”工程已入选国家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黄河国家风景道典型段、山东省旅游风景道等,成为德州重要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