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说节气 | 今日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025年4月4日

农历乙巳年三月初七

我们将迎来春天的第五个节气

清明

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青节、三月节等,时间在农历春分后第15日,公历4月5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回寅,乾元启运,时回新春。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

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清明时节,白桐花(泡桐)盛开,标志着阳气渐盛、春意盎然。古人认为白桐花开稍晚,恰逢清明,故以其为节气标志。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此时,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雨水增多,彩虹也随之出现,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虹为“阴阳交会之气”,需云薄日穿的条件。

明习俗

祭祀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插柳


清明时节,人们把柳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俗意谓可祛疫鬼。

吃青团子

青团子是用“浆麦草”的汁与糯米粉拌匀揉和而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每到清明,一个个包着满满馅料的碧绿团子,带着春天的味道唤醒了人们的味蕾。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古人通常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明养生

少吃“发物”

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只有肝气不郁不亢,人体气机才会通畅,气血才能调和,各个脏腑的功能才得以保证正常。饮食养生当以养肝柔肝为主,应多吃如菠菜、山药、大枣等。少吃发物,如海虾、海蟹、羊肉等。

舒畅情志

清明扫墓,难免念物思人、悲伤落泪。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使心情舒畅,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常到外户散步,进行适度的健身运动是不错的选择。

“春捂”要适当

清明时节,气候还不稳定,偶有寒流侵袭。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注意防寒保暖,抵御外邪侵袭。

明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朝中措·清明时节

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春风吹绿柳,花香伴故人

清风捎去思念,春雨洗净尘埃

愿您珍惜幸福当下

一生平安顺遂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摄影|秋水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崔广旭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