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昭
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经营更有舒适度、让个体创业更有活跃度、让人才创新更有适配度、让项目建设更有时效度。“四度”理念不仅为全市的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更彰显了德州市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破圈”的决心和信心。
厚植企业发展的沃土,让企业经营更有舒适度。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动力源,企业的经营舒适度直接决定了其发展的信心和地方经济的后劲。德州市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护航企业发展,不断深化集成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加舒适的发展空间。德州通过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将多个关联程度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单项事务整合为一件,大幅缩短了项目落地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企业办事的便利性。德州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加快破除各类市场准入障碍,确保所有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出“德企行”智慧平台,实行“事前报备、扫码入企、全程留痕、企业评价”,让执法行为始终在阳光之下,为企业营造了一个更为清朗的经营空间。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经营舒适度,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让个体创业更有活跃度。创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激发创业热情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持体系。德州连续四年推出部门“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项目涵盖了企业开办、项目开工、民生服务等全场景,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出150余项“一件事”集成服务,通过整合事项、流程再造、数据共享、部门协同等方式,推动服务流程优化和服务质量提升。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沙龙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还激发了更多人的创业热情。去年,德州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2万户,增幅居全省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德州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业活力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实施“人才兴德”战略,让人才创新更有适配度。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德州市深知这一点,大力实施“人才兴德”战略,构建起“普惠性+专业化+量身定制”的政策体系,为人才创新提供了更加适配的环境。近年来,德州市先后推出“人才强市23条”“产才融合17条”“大学生兴德34条”和20多项配套细则,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重点布局打造应用技术研发、科技企业孵化、成果中试转化、驻外人才飞地、企业技术中心“五类平台”,目前已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500多家。全面推行定制权、破格权、配额制等改革举措,赋予企业揽才自主权、用才主导权,针对部分重点平台、重大项目就业人才无法在德州缴纳社保、不能享受相应人才政策的问题,专门出台“破格权”政策。人才工作突破有力带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8.29%,同比增长4.08个百分点,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提升服务精准度,让项目建设更有时效度。项目建设是拉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德州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提升项目服务精准度。一方面,抢抓上级政策窗口期,立足当地实际及时谋划重大项目。通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对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精准推进和服务保障。通过建立项目库、实行“挂图作战”等方式,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服务,确保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更为德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当前,谁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好先手棋,谁就能在发展中打好主动仗。各级各部门只有真正把企业放在心上,让企业经营更有舒适度、让个体创业更有活跃度、让人才创新更有适配度、让项目建设更有时效度,以营商环境的“阳光雨露”滋养企业“茁壮成长”,才会有更多的企业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单位:德州日报社)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