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跟着游园会 过个非遗年

《南狮梅花桩》表演获群众喝彩

本报记者 李晓楠 本报通讯员 杨澜 范露

2月9日,走进齐河县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群间,一串串红灯笼随风轻摆,非遗展演区早已被游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上午10点,随着一阵悠扬的芦笙乐声,身着苗族盛装的巡游队伍从街巷尽头款款而来。银饰叮咚、长裙摇曳,演员们以“高山流水”式的舞姿演绎苗家迎宾礼,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流动的文化画卷。

“现在看到的‘苗寨大巡游’是我们创新性推出的2025·中国驿新春非遗游园会演艺活动的核心亮点,通过该表演中的沉浸式演艺、互动体验、民俗展演等环节,让游客在传统年味中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山东鲁坤齐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春节活动负责人张希旭介绍,本次游园会历时一个多月的筹备,专门聘请第三方公司设计展区布置、演出活动等环节,巡游团队也是特邀贵州黔东南非遗传承人参与编排,从服饰纹样到舞蹈动作均还原苗族传统习俗。

巡游队伍中,几位小游客被邀请参与“竹竿舞”互动,灵动的舞步与清脆竹节声相映成趣。“第一次近距离看苗族服饰,银冠上的蝴蝶图案太精致了,孩子通过课本了解的少数民族文化,今天亲身体验后,印象更深刻了。”来自济南市的游客孙婧芳表示。

跟着巡游队伍继续前行,很快来到了非遗展演区,威武霸气的舞龙舞狮、美轮美奂的民俗舞蹈、奇巧绝伦的川剧变脸……各式各样的非遗表演应接不暇。更有无比刺激的银枪刺喉、胸口碎大石、口吞宝剑、钢筋锁喉等杂技表演,花样不断。

除了观赏性表演,游园会同步设置了十余个非遗体验工坊。在“指尖上的非遗”专区,面塑传承人正指导游客捏制“醒狮”造型;一旁的吹糖人摊位外,围满了一群翘首以盼的小游客。美食街区的非遗市集同样人气爆棚,临清烧麦、单县羊汤等老字号摊位前排起长队,刚出炉的齐河大锅饼,散发出阵阵香气……

华灯初上时,在燃烧火焰的篝火广场旁响起欢快的芦笙曲,游客们手拉手跳起团圆舞。火光映照中,十二生肖花灯和栩栩如生的龙凤灯、精致的莲花灯、生动的天鹅灯逐一亮起。五彩斑斓的花灯会现场让人目不暇接,游客穿梭其中,花灯与演艺交相辉映。

“从进门那一碗热情的‘拦门酒’,到婉转动听的山歌,再到充满民族风情的民族舞,以及万众期待的苗寨篝火派对,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张希旭表示,游园会的成功关键在于创新构建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对话空间,通过场景再造、互动升级,让非遗从静态展示转向活态传承,契合了游客对“体验式消费”的需求。此外,“一店一品”的美食布局、全域沉浸的游园动线设计,也打破了传统庙会的同质化困局。

据了解,本次活动从大年初一开园至正月十六,截至目前,中国驿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成为齐河新春文旅市场的“顶流”之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