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为民:聚力“四轮驱动” 助企服务更高效

原标题:聚力“四轮驱动” 助企服务更高效——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井为民  

□本报记者杨鸣宇 本报通讯员王世林

“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为谋划做好下步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市科技系统将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面落实好‘政事高效、企事有解、民事无忧’的标准要求。”2月10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井为民表示。

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用好国家、省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全省“2+ 10”工作体系,大气力谋划争取企业所需、具有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专项,完善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良种工程、乡村振兴提振行动计划、中央引导地方资金、科技股权投资等项目资金支持。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围绕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布局一批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探索形成“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所答题、市场判题”的科技与产业协同攻关路径,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优做强孵化载体,全力提升服务能力和孵化成效,加速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雁阵式”发展格局。坚持抓大带小、两头突破,鼓励引导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健全完善科创平台建设支持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一批市级创新平台,积极构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全链条布局的创新平台体系。深入实施科技人才赋能“十百千”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成果转化为途径,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选派一批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实施2025年度“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深入对接京津冀鲁大院大所,构建“1+1+1+N”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中科院优质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用好“山东科技大市场”,举办线上线下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用好“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等惠企政策,推动“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科技项目实施,完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管理机制,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项目凝练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激励企业创先争优。抓好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全面落实《山东省科研诚信管理办法》,持续开展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宣讲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诚实守信、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创新生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