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广聚英才,鼓起乡村振兴底气


相子瑞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德州市打破农村人才瓶颈,通过做好本土人才培育、外地人才回引、专业人才下乡工作,构筑起乡村振兴的人才矩阵。今年以来,全市培育乡村技能人才1.3万余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德州实践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

实现乡村振兴,要培育本土人才。本土人才作为一支激情与活力并存、知识与闯劲同在的队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今年,德州积极推进“村村都有好青年”计划,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青年农民1.26万人,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选手。本土人才对乡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各县市区必须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组织本土人才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全方面提升他们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依托送教下乡、农村课堂等方式和载体,向本土人才及农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新兴产业技术,就地培养造就更多“新农人”,打造一批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的人才队伍。

实现乡村振兴,要引进外来人才。广纳英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德州市通过“三支一扶”、人才回引、企业自引等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引进乡村振兴人才,根据乡村发展需求和个人特长,统一安排到产业重点村、文旅特色村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内生动力。引进人才,各级要加大引导宣传,多讲乡愁情怀,邀请能人回乡当好指导员、监督员、智囊员。要招募领军人物、实用人才、专业能手、高素质农民等组建专业团队,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要破除外来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在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保障,为优秀人才开设绿色通道,让外来人才心无旁骛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要厚植人才沃土。乡村人才振兴,既要识才、引才,亦要懂才、爱才。德州市出台乡村人才振兴20条等人才政策,开展农民职称评定,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展才华、显身手。乡村人才既有善经营的“农创客”,也有懂技术的“田秀才”,更有新产业、新业态中的“大V”。各县市区要积极推动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变革,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千方百计吸引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各显神通。要给青年人才和新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合理流动、激励保障机制,为其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激励他们大胆创新、干事创业,最大限度释放乡村振兴的潜力。

乡村人才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各级只要甄别好人才、引进好人才、培养基好人才、使用好人才,使人才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之能成,必能使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群贤毕至、活力无限。

(作者单位:平原县委宣传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