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窑红绿彩》出版发布 文化学者共同研讨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胡兵)11月28日,《德州窑红绿彩》出版发布暨大运河红绿彩文化传承研讨会在市档案馆举行。相关领域嘉宾和地域文化学者30余人共同探讨德州窑红绿彩文化。

会上,向著名国际陶艺学者、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李见深颁发了大运河红绿彩研究特邀顾问证书。德州红绿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利向市档案馆捐赠金代红绿彩瓷俑。市档案馆分别向市图书馆、德州学院档案馆赠送《德州窑红绿彩》。

为着力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服务“两河牵手”工程,2024年,市档案馆将视角聚焦穿越千年时空的德州红绿彩,出版《德州窑红绿彩》。该书共15万字、500余幅照片,从历史沿革和现代传承的角度,围绕德州红绿彩前世今生和时代价值展开,重点对红绿彩产生的时代环境、制作技艺、历史地位和保护传承等问题进行阐释,为大运河“流动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提出了新的思考。

“德州如何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文化,这本书便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李见深表示,《德州窑红绿彩》把德州窑红绿彩历史与文化内容放到当代的国际视野当中,解读德州窑红绿彩这1000多年走过的历程。通过这本书可以重温这段历史,找到文化源头。

在研讨环节,史成志、王德胜、黄金元、刘耀辉等文化学者围绕大运河红绿彩文化传承进行充分交流,对《德州窑红绿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德州窑红绿彩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丰富了运河文化的内涵,填补了德州大运河文化一段时间的空白。

“德州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挖掘好、整理好德州大运河文化资源是档案部门的时代任务,这也是我们启动《德州窑红绿彩》编辑研究工作的初衷。该书对德州红绿彩产生的时代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了挖掘研究,具有学术、艺术和传承多重价值,是‘两河牵手’工程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表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