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应用“物联网+智能化”技术管理粮仓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王岳琪通讯员李帅帅)7月8日,赵官镇种粮大户李振一大早就把小麦拉到了赵官镇粮食服务中心进行售卖。“我今年种了700多亩小麦,除了卖给粮仓的这25万斤,剩下50多万斤也准备储存到这里。这里的设备先进,不怕雨淋、虫鼠害,等到行情好的时候再出售,省心又省力。”李振表示。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的关键期,齐河依托6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6处粮食服务中心,强化科技支撑,为农户提供产后“一条龙”服务,解决农户“晒粮难、储粮难、销售难”等问题,确保颗粒归仓。

在鲁粮集团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借助“慧管粮”智慧化管理系统,56个平房仓均达到粮情测控、储粮机械通风、磷化氢环流熏蒸等技术全覆盖,实现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智能储粮。“每个粮仓铺设了300个传感器,粮情监测系统可以24小时实时对温度、湿度、虫情等粮情变化趋势进行检测,并进行智能预警,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管控力度。”鲁粮集团齐河粮库副总经理吴桂果介绍。

在这里,一款被称为“小黄牛”的机器人,正在逐步成为粮仓里的“新管家”。机器人安装了摄像头,可以自动识别巡查路线。在铺有走道板的粮面上不但能前行、倒行,还能360度大旋转。机器人内部设有传感器,能与智能粮食管理平台对接。保管员可在联网的系统中,实时查看机器人所到之处的影像及温湿度、磷化氢浓度等数据。如果遇到粮情异常等特殊情况,机器人会自动报警,保管员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异常点,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齐河加快推广智能、安全、绿色的储粮技术。由国有企业齐源集团投资5亿元,在15个乡镇建设16处粮食服务中心,配套建设5000吨智能化恒温粮仓38座,总仓容达19万吨,通过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实现粮食库存低温、低氧、低能耗。与此同时,齐河持续加大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投入,为企业搭建卸粮平台,配置液压翻板、输送机、筛选机等配套清理干燥设备,提升全县粮食收储能力。重视民营企业粮仓配置,整合全县各粮食经营主体的仓储设施为农户提供产后服务,不断提升全县烘干仓储设施利用效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