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贝荣特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李勇—— 创业自强聚善助残

李勇(左二)为武城县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送粽子

为残疾人捐赠轮椅,获捐赠证书

□记者马乐 董天力 通讯员刘光涛

6月12日,在位于武城县鲁权屯镇的山东贝荣特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厂房内,企业负责人李勇摇摇晃晃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40岁的李勇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他身残志坚,自主创业,用勤劳的双手成就“稳稳的幸福”。事业有成后,投身公益,把热情倾注在助残事业上,为有着同样遭遇的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他先后获评省、市级“残疾人创业标兵”,2023年4月,当选德州市肢残人协会主席。

一场车祸人生“重启”

1984年,李勇出生于武城县鲁权屯镇北宋庄村。鲁权屯镇是全国玻璃钢重镇,镇上很多人从事玻璃钢制品生产、加工。小时候李勇家里穷,初中就辍学了。在亲戚的介绍下,进入一家工厂当学徒,学习电气焊。

“当时我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拼出富裕生活,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李勇回忆,他是厂里有名的拼命三郎,当天学不会师傅教的手艺、完不成既定的工作,就不吃饭、不下班。正因此,他的技术是同一批学徒里最好的。2005年,他进入亲戚家的工厂打工,负责生产事宜,虽然辛苦忙碌,但累积了不少经验,也攒下了一笔积蓄。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2月3日,李勇与朋友驾车到潍坊讨要货款,返程时下起了大雾。晚上11点左右,车行驶到济南章丘附近,不慎发生了意外,两个朋友当场死亡,李勇身受重伤。抢救手术持续了8个多小时,命保住了,但却失去了左腿。“手术清醒后,看到残缺不全的腿,大脑一片空白。”李勇告诉记者,自己不愿让陪伴在侧的父母担心,硬生生忍住了所有的痛苦。等到晚上熄了灯,所有人都休息后,才蒙头闷声痛哭。

事情已经发生,唯有坦然面对。想着年迈的父母、有孕在身的妻子,李勇咬牙走出了阴影,重新振作起来。他积极配合治疗,去天津装了假肢,24岁那年,重新学习行走。“那时,右腿刚做完韧带修复手术,行动还不太方便,左腿新装上的假肢也需要磨合。”妻子张俊巧回忆,丈夫是个急脾气,为了能够尽快独自站立并行走,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最严重的一次摔伤了右腿,休养了很多天才能继续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李勇重新学会了行走。

坚毅执着创业养家

残疾人的生活满是艰辛,最难跨过去的是心里那道坎儿。

刚刚出院那段时间,李勇不愿意走出家门,担心大家盯着他的腿看,怕摇摇晃晃的样子让人笑话,有时邻居朋友一句善意的询问都会让他瞬间崩溃。出去找工作,也屡次碰壁。张俊巧几次深夜听到丈夫叹气的声音,很心痛,也很无奈。

关关难过关关过。“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精神不能垮,要走出来,要自食其力。”李勇不断鼓励自己。2009年,他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贷款15万元,开办了一家小型加工厂,凭借自己的手艺,生产消防用的风机风阀。身体受过伤,不能长时间操劳,但是为了赶制订单,李勇咬牙坚持,一天下来腰酸背疼,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家人心疼他,劝他多休息,他却说:“我不敢松懈,唯有自立自强,闯出一片天,才能战胜自卑,活得踏实。”

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李勇凭着这股韧劲和血性,还清了贷款,积累了经验和人脉。2017年,他成立了山东贝荣特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开始自己开拓市场跑订单。“一些企业因为我的身体原因,直接给我的产品判了‘死刑’。”虽然沮丧,但他从未放弃。

为了跑订单,李勇最远去过陕西,来回都是自己驾车。那时与陕西一家公司谈业务,他前后去了5次才见到企业负责人。对方被他的诚意打动,签订了一笔60万元的订单。回到公司,李勇带着工人加班加点,半个月就把产品保质保量地生产出来,比交货日期提前了4天。从此以后,李勇与这位客户成为长期合作伙伴,目前合作订单已经达到1000多万元。

谈到成功经验,李勇总结,自己格外重视产品质量,也从来不拖延工期。“对待客户要像对待朋友一样,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能获得认可。”他说。

投身公益回馈社会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事业有成的李勇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先后为德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武城镇政府、夏津县龙湖社区、德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捐赠了防疫物资。他关注残疾人事业,每年“99公益日”带头捐款捐物,逢年过节都去武城县特殊教育中心,给那里的孩子送些零食、教具,陪他们做游戏。

在德州市助残志愿者协会颁发给李勇的捐赠证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您的这份爱心将点燃残疾人对生活的希望,为他们撑起一片晴天。”也正是这句话,给了李勇莫大的鼓舞,让他下定决心把慈善助残事业一直做下去。

2023年,李勇当选全市肢残人协会主席。他特别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我行动不方便,深知无障碍设施对残疾人的重要性。”李勇介绍,德州有13.3万持证残疾人,其中肢体残疾人占到半数以上,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能否出门、能否融入社会的关键。他说,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设施日益完善,但有些设施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还有些在设计建设之初,就没有全面地为残疾人考虑。比如,有些无障碍坡道的角度过大,使用轮椅的残疾人向上行走时十分吃力,而向下行走时能感觉到明显的惯性加速,增加了安全隐患。要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没有障碍,也要消除普通人与残疾人之间的无形障碍,设身处地去发现、解决他们的困难。

“我想告诉残疾人朋友,世事难料,接纳现实,与自己和解,努力向上生长,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李勇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