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访Vlog|在时尚之都遇见“中国风”

今天的凡尔赛宫里,展陈着两三百年前的“中国风”艺术品。法国不仅是“中国风”命名的源起之地,也是推动“中国风”发展的重要力量。

18世纪,法国人将充满异国想象的“中国风”描绘在画中;如今,法国人将可感可亲的“中国风”穿在身上。穿过历史烟云,“中国风”始终为中法两国文明和合共生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在杜乐丽花园,除了看书、聊天、晒太阳,有一群法国人很“中国”。法国汉服爱好者勒罗伊亲手制作了5件中国明代盔甲,其中一件重达30公斤。他还研究中国历史,当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吉美博物馆的中国红外墙上,镶嵌着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十二神兽”,分别代表了自然、和平、智慧、探索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价值。

中国面馆里,“老外”的身影数不胜数,一碗地道的刀削面征服了许多“法国胃”。

味蕾相知,人文相亲,这碗面便是最好的见证。

凯旋门下,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中国艺术家和法国军乐队同框演奏,巴黎街头同时回荡着中法两国的音乐声。

当中国遇见法国,仿佛是一首美妙的交响曲,高低起伏,和谐共鸣。两国之关系,犹如繁星点点,璀璨耀眼。两国之情谊,犹如长江大河,源远流长。相信在“中法精神”的照耀下,两国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出品:孙志平

监制:张平锋 严明

统筹:秦大军 唐霁

导演:李亚光

编导:龙泠宇 陈梦

记者:李姝莛 刘春晖 李亚光 孙鑫晶 刘宇轩 彭卓 吴鲁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