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敏,中共党员,1970年12月生,大专学历。现任职于临邑县实验幼儿园,是一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她兢兢业业,用爱心、耐心教书育人,出色完成各项教研工作;生活中,她孝悌忠信,无怨无悔照顾患病在床的公公、婆婆,用真情和大爱诠释了至纯至爱、至善至孝。
真情践行孝道
1992年,王晓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也走进了一个幸福的家庭。长者亲幼者孝,兄友弟恭,一家人其乐融融,街坊邻居无不羡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2年春节前夕,她的公公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于是,照顾公公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就全落在了王晓敏和她丈夫的肩上。每天清晨,王晓敏总是早早起床,做好早餐。她先是伺候老人洗漱、吃饭,再匆匆赶去上班工作。下班后,又急忙买菜回家做饭,给老人换洗衣物。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王晓敏却做到了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的公公。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3年9月30日,旧病复发的公公又住进了医院。当天下午,婆婆一着急,摔倒在地,右腿骨折,也躺在了病床上。一家子两位老人都躺在床上需要照顾,王晓敏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所有重任。她和丈夫商量:“老人养咱们小,咱们就要养他们老,再重的担子咱俩也要扛起来,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婆婆是个很要强的人,骨折后又不愿让人伺候,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发火。王晓敏就像哄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哄着婆婆,给她讲笑话,陪她说话。婆婆的身体渐渐好转,公公的病情却加重了,失去了吞咽功能,只能通过鼻饲管进食。从那天起,左边躺着公公,右边躺着婆婆,一会儿给婆婆端饭,一会儿给公公喂水,成了王晓敏的日常。长期卧床的病人,排便困难,她和丈夫不怕脏,不怕累,每天端屎端尿,精心伺候。为了防止老人生褥疮,王晓敏每隔两个小时就帮老人翻一次身,不分昼夜,直到2015年二老相继去世都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榜样引领风尚
身教重于言教,王晓敏用实际行动感染着亲朋好友,更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孝老爱亲这颗种子已经在她的心中深深扎根发芽。每逢节假日,女儿一回到家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任务。
多年来,王晓敏不仅孝敬自己的老人,对于街坊邻居也是热情相待,和睦相处,哪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会看到她忙前忙后的身影,特别是当邻居家有困难的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2016年冬至,王晓敏正在家里包饺子,忽然听到门外有呼喊声,原来是邻居李阿姨摔倒了正在呼救。她赶紧扔下手中的擀面杖,一路小跑来到李阿姨家,看到老人正躺在地上,疼得一动不敢动。王晓敏一边安慰老人,一边拨打120,街坊邻居听到喊声也都相继跑来,大家一起把李阿姨送到了医院,等到李阿姨的女儿赶到医院时,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李阿姨的女儿连连道谢:“母亲身体虚弱、腿脚一直不方便,我工作又在外地,不能及时照顾老人,今天如果不是晓敏姐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王晓敏则淡淡地说:“没事的,远亲不如近邻,这是我应该做的”。从此以后,王晓敏便主动承担起照顾李阿姨的任务。每天早晨,她都会去李阿姨家里,根据老人的口味和健康状况,准备营养餐。晚上下了班,她就去陪老人聊天、看电视,还会为老人收拾房间、打扫卫生。节假日也会邀请其他邻居一起来李阿姨家里,给她带去快乐和温暖。一年后,老人去世,她的女儿跟街坊邻居说:“多亏了晓敏姐的照顾,母亲走前一直过得很开心,晓敏姐不是我的亲姐但胜似亲姐”!
奉献彰显担当
行孝并不难,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行善亦不难,难的是日行一善的恒心。日常工作中,她也注重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三字经》《弟子规》等编成歌曲、故事,表演给幼儿园的孩子们,教育他们要爱老敬老,常怀感恩之心,爱父母,懂反哺。家里的两位老人去世之后,王晓敏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社会、贡献爱心。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遇到独居老人,她会定期上门慰问,陪老人聊天;遇到留守儿童,她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们外出游玩,帮他们辅导作业。王晓敏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就像炎炎夏日里的一棵大树,为他们撑起一片阴凉。2019年至今,王晓敏已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时时刻刻彰显着社会担当,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着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