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龙
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国内旅游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在节假日期间推出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同时,各地也加大了文旅促消费活动的常态化,如德州在10月底至明年1月初举办暖冬美食消费季活动,激发了文旅消费,也让旅游不再是节假日专属。无论何时,都应将文明理念入脑入心,把文明旅游内化成行为自觉。
加强思想教育是前提。外出旅游,比的是素质,考验的是自律。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表面看是一时兴起,实质上是头脑里缺少文明这根“弦”。游客对于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习惯性忽视”,使文明旅游成为“人人眼中有、人人心中无”的软肋。要想改进这一点,强化思想教育很关键,防患于未然是最优方法。因此,要时刻意识到出游是赏美景,不是毁环境、添负担。每到一处都要心中有把“戒尺”、脑中有盏“红灯”,不闯文明“红线”、不触文明“底线”。无论景色再美、游兴再浓,都要遵守文明旅游行为规范,用内化于心的文明意识践行文明行为。
规范行为举止是根本。文明旅游理念认识深不深,显现于旅游中的一言 一行。比如在火车站、机场、汽车站、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虽然文明旅游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但仍有部分游客熟视无睹,有人将卫生纸、瓜子皮等垃圾随手丢弃在座椅上;有人在景区随地吐痰,不在规定区域吸烟,有人在景区逃票、故意插队……旅游是一种享受,更是一面镜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下,依然能够遵守规则、主动保护环境,才是真正的文明。同时,文明面前没有“看客”,对不文明行为,应挺身而出、予以制止,争做文明使者,让崇尚文明成为风气,营造温馨舒适的旅游氛围,成就别样风景线。
始终如一坚持是目的。文明旅游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不懈怠。不文明旅游行为频频引发争议,说明人们的容忍度在降低,文明意识在提高。涵养旅游文明,景区要科学引导,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不文明行为,还要严格执法,培育人们对规则的敬畏意识。最为关键的,仍是游客根植文明旅游的理念,这既需要不断提升文明认识,更要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