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旗袍手艺人刘秀华—— 巧手做旗袍 缝出“ 东方美”

刘秀华绘制旗袍上的图样

□杨坤李煜群

“衣长130厘米,袖长20厘米……”7月19日,庆云县尚堂镇秀华旗袍工坊里,刘秀华正忙着给前来做旗袍的顾客量体。没一会儿,本子上就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数据。

“以量体为例,时装一般只有胸围、腰围、衣长等数据,而旗袍制作有20多个数据,遇到特殊体型可能要量30多个数据。”刘秀华说,“单脖子部位,就要精细到量颈围、颈根围、领高等。”

56岁的刘秀华是尚堂镇灶户李村村民,打小就喜欢女红。五六岁时,就经常将破旧衣服缝制成帽子、袜子等小物件。18岁独身一人去济南学习制衣缝纫,学成回乡开了一家成衣铺子,做些简单的衣服。她制作的成衣做工精美、质量上乘,因此拥有了一批稳定客源。2015年,她接到了一个制作旗袍的订单,与旗袍结下了不解之缘。

旗袍,一针一线都是艺术。刘秀华介绍,一件量身定做的旗袍,从量体开始,经过设计、裁剪、制版等步骤,再到成衣上绣上花纹,领、衣、襟……大大小小需要上百道工序,至少15天的时间,更何况立领、开襟、开衩、刺绣等传统服饰语言,每一样不仅样式繁多,制作方法也不同。“自从接了第一单,我就暗自给自己打气,再难也得坚持下去”。刘秀华说。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刘秀华把操作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整理出来,向同行请教、看视频讲解,日复一日学习,还自己钻研画画。“裁剪是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顾客穿上旗袍是否好看;领子是旗袍的灵魂,做窄了穿起来不舒服,做宽了显得不合身;盘扣是旗袍的标志性装饰,要根据顾客的年龄和旗袍的面料、颜色来选择。”她从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

刘秀华十分注重旗袍质量,制作室里那一排排颜色绚丽、花纹独特、款式新颖的旗袍,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而成。“手工缝制旗袍更能显示出东方女性独有的美,让每一位顾客都能穿上满意的旗袍。”刘秀华自豪地说。近几年,她在不断创新学习,尝试做改良旗袍。

“我太喜欢它了,不光合身漂亮,还符合我们年轻人的眼光。”尚堂镇北王村的刘新荣要结婚了,她向刘秀华定制了一件旗袍当敬酒服。“单一的红色有些单调,上面画上凤凰就好看许多,仅绘制图案就用了3天。”刘秀华说。她在保留传统旗袍衣领紧扣、斜襟等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当下的流行元素,在旗袍上画鸟缝花,制作出极富个性的款式。现在前来定制旗袍的人络绎不绝,她开始招收学徒。

今年5月,传统旗袍制作技艺入选为庆云县储存优秀非遗项目,刘秀华成为该项目代表人。“希望我能将这个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女性穿上美丽的旗袍。”谈及未来,刘秀华干劲儿更足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