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份好人之星 郑玉芹 齐河县特教中心教师

如果问起普通老师的幸福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是“桃李满天下”,但对于齐河县特教中心教师郑玉芹来说,她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学生能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在特殊教育的讲台上,郑玉芹已经站了25年。从听障教育到培智教育,她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用爱温暖着特殊学生,用智慧助力他们飞翔,如果说特殊孩子是星星,那她就是呵护星星的人。

扎根在特教这片贫瘠土地上

师范学校毕业的郑玉芹想过自己当老师的很多可能,但没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名特教老师。“我没有丝毫后悔,因为我是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哪怕是在特教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更需要我用心耕耘,一样能花开满园。”郑玉芹说。

1998年毕业后,郑玉芹进入齐河县特教中心工作。“在入职之前,我接受了2个月的岗前培训,专门学习手语、特殊儿童的沟通技巧等。”郑玉芹回忆道,但当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特殊教育的“特”。学生大多是聋哑儿童,听不到、说不出,有的还伴有其他障碍,全部的交流都要依靠手语表达。“刚开始自己手语还不是很熟悉,只能边翻手语词典边和学生们交流,但看着他们一点点进步,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郑玉芹表示。

2019年,郑玉芹教学的班级从听障班变成了培智班。交流终于不再靠手语,但是却有了更大的挑战。培智班的学生障碍类型多,有自闭、唐氏、脑瘫、多重障碍等,在七年级的数学课堂里,教的还是20以内的加减法,由此可见,要教会这些孩子知识,需要比普通教师付出成千上万倍的努力。“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反复教几十遍学生可能也不太懂,而且特别容易忘,所以需要我们老师有极大的耐心。”郑玉芹说。

25年的职业生涯,郑玉芹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平日的数学课,各种各样的教具成了她最好的帮手,摆一摆数一数,通过教具的直观展现,孩子们能更快地学会简单的计数和加减法。郑玉芹在特教行业硕果累累,她曾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中获奖,她的课也经常在省、市、县获奖,她撰写的论文更是在国家比赛中获奖。

守护在孩子需要的每一刻

在郑玉芹所在班级的教室里,她的办公桌就摆在学生的课桌后面。作为班主任,教室既是上课的地方,也是办公的地方。“我必须保证每个孩子时刻在自己的视线里,确保他们的安全,也能保证他们有需要时第一时间赶过去。”郑玉芹说。

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总会有大大小小的问题,有的孩子大小便不能自理,拉裤子、尿裤子、不吃饭、爱哭闹、发脾气是常事,对于这些,郑玉芹已经习以为常。“相比于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生活技能更为重要。”郑玉芹认为。于是,她从老师转变成了妈妈。天冷了,提醒学生添衣裳;天热了,督促学生勤洗澡;感冒了,给学生端水喂药;为他们系鞋带、擦口水、擦鼻涕、清理大小便......她坚持示范指导,教孩子们擦桌、扫地、叠被子、洗毛巾,“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每一个孩子,以爱心、细心、耐心、信心和恒心,为每个孩子努力重新点亮希望之光。

爱是给予,也是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这些孩子们虽然都不善于沟通,但是他们能感受到你的爱,并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来回馈。”郑玉芹解释道。乐乐是一名智障儿童,母亲去世,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很少能来学校看望孩子,于是,郑玉芹对这个孩子格外上心,除了日常照顾外,平时总会给孩子带些零食、衣服。“这个孩子几乎不会与人沟通,更不知道表达感谢,但每次看到我站在教室里,他总是默默地搬来凳子放在我身后让我坐下休息。孩子的一个小举动,却给了我极大的幸福感,让我觉得自己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郑玉芹感慨道。

送教送的不仅有知识还有希望

6月9日早上6点,郑玉芹出门了,这一天,她要为11名特殊儿童上门送教。驱车40公里来到小颖的家,小颖已经在大门口等着了,见到郑玉芹,小颖脸上绽放出笑容。小颖患有唐氏综合征,智力低下,有表达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父母在外打工,她和爷爷一起生活。“刚开始给她送教,常常是我们去了她还没有起床,我们就帮她穿衣服,指导她梳头、洗脸,但她根本不搭理我们。她爷爷也总是质疑,这样的孩子能教会吗?”郑玉芹回忆道。面对家长的质疑和学生的抵触,郑玉芹耐心解释送教政策、送教宗旨、送教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家长的配合。对于孩子,郑玉芹尝试用儿歌、手指操、拼图、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她的学习兴趣,进行认知训练和康复训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颖从一开始的不看不听,到现在能跟着读跟着唱了,并且学会了穿外套、扫地等简单技能。“真是多亏了你们,让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小颖的爷爷感激地说。

3年来,郑玉芹坚持送教上门,如今,她对每一个送教学生的家庭状况、障碍类型、兴趣爱好、脾气性格、特长不足等都了如指掌,并为他们量身制定了最适宜的学习康复计划。

在多年的上门送教中,郑玉芹发现,与孩子的各种问题一起存在的,还有家长的负面情绪。“不能让孩子们始终活在父母的消极情绪里。”郑玉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觉得转变父母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于是,她开始关注起学生家长这个群体,她主动把学生家长的心理辅导当成了自己的必修科,在送教的同时还主动和家长们聊天谈心,邀请他们参加学校互动,还组建了学生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们用乐观的心态引导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特教老师,郑玉芹也有桃李满天下的快乐。她的多届毕业生都选择了继续学习,有的学刻瓷、根雕、扎染,有的学服装设计、绘画,都有了一技之长。小林就是其中一位,虽是聋哑人,但他现在已是一家家具厂的雕刻工,收入可观,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逢年过节,他都会回来看望郑玉芹。

25年来,看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自食其力,郑玉芹发自内心地高兴:“孩子们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