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117个“口袋公园”让幸福升级

齐河全力提升城市品质——

117个“口袋公园”让幸福升级

齐河城区随处可见生机盎然的绿意。记者 路龙帅 摄

位于黄河大道与齐心大街交叉口的河清海晏游园

□本报记者 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 纪璇 崔志华

“以前这里是片荒地,自从建成公园后,荒地变宝地,遛弯儿、锻炼方便多了,我每天都要来这里转两圈。”4月10日,吃过晚饭,齐河县桃园小区居民李玉琴来到附近的德智园散步,优美的环境让她格外舒心。

德智园是齐河县新建的“口袋公园”之一,投资350多万元,总面积5200平方米,栽种了日本晚樱、红枫、海棠、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绿地面积占80%以上,增设了景观小品、休闲步道、篮球场等,成为居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齐河县是国际花园城市,作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小城市,始终坚持“公园城市”发展理念,以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目的,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将城市中的闲置空间和城区边角地带等“微空间”进行艺术化、本地化、实用性改造,一批小而精的“口袋公园”陆续建成开放,装点了城市的容颜,也载满了市民的幸福。“现在县城的公园又美又多,出门见绿、移步进园,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家住齐都花园的居民刘丽有空就去小区南门外的之州园健身。

“今年,全县计划建设(改造)8处‘口袋公园’,一季度已建成4处。”齐河县住建局局长张辉介绍,具体实施中,按照更加实用、贴近百姓的思路,“口袋公园”选址均靠近居民区或学校,并根据公园面积合理搭配绿植,设置座椅、健身器材、果皮箱等配套设施,面积袖珍但利用率高;在设计上,将“口袋公园”与慢行系统相结合,园区之间由绿道连接,实现绿色出行、低碳环保。

在建设中,齐河县注重功能与特色相辅相成,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建设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五常园,宣扬孝文化主题的之州园,寓意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欣德园,垃圾分类我先行、倡树环保新风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等。居民姚华玲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点赞:“这里的游乐设施是由废旧垃圾改造而成,对孩子来说,既有趣,也有教育意义。”

同时,齐河县还对城区原有公园、广场进行改造提升,铺设彩色沥青休闲步道,修建驿站、景观廊亭、文化雕塑,增设景观灯、健身器材,增添乔灌木、花草等绿化植被,累计提升改造城区新老公园面积360余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齐河县城区新建、改造提升“口袋公园”117个。随处见景、随处可歇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标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