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祺媛通讯员杨坤周宁)
3月29日,记者走进庆云县常家镇小胡村村头看到,村民齐振泉正忙着布设抽水管道给小麦浇水。“俺家的小麦长势不错,今年地里终于能见到收入了。”齐振泉欣慰地说。
前几年,齐振泉看到周边好多朋友发展苗木业赚钱了,就跟风在自家的口粮田里种了绿化苗木。因管理不善导致外加苗木行情不景气,一分钱没赚到。2022年,庆云县按照耕地“进一出一”“先进后出”的耕地“进出平衡”基本原则,将管理不善、群众有退出意愿的林地纳入“耕地转进”范畴,组织实施了一批“退林还耕”项目,齐振泉家的林地就在这批项目中,既解决了他想种庄稼的问题,同时又增加了耕地数量。
此外,庆云县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的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原则,通过整治沟渠、盐碱地等补充耕地,守护粮食生产增收。几年前,在严务乡和徐园子乡随处可见纵横交错的排碱沟,由于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只能抬田压碱,造成土地零散破碎,机械化水平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以后,碎田变方田,碱地种稻谷,我们之前连想都不敢想。”严务乡姜屯村村支部书记姜立清说。
近年来,庆云县通过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因地制宜落实“进出平衡”“占补平衡”政策,通过压实主体责任,限定时间节点,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依托“进出平衡”政策,实施退林还耕项目,共有2400亩“良田”变成“粮田”;依托“占补平衡”政策,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整治盐碱化土地1122亩,实现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不降低,真正使百姓种上丰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