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乐 本报通讯员李鑫淼
2月3日,市中心广场热闹非凡,2023年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正在这里举行,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此次展演全部为民间文艺节目,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市群众文化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能把精彩的演出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我们觉得很值得。”本次展演承办单位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于潇然表示。
作为省级文明单位,市文化馆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亮点频频,为群众文化需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每逢重大节日都是市文化馆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候,他们预先安排、精心准备,推出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活跃节日氛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文旅惠民消费季专场演出等,得到了市民广泛认可。2022年,他们进社区、进基层,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文化惠民系列活动30余场,让文化活动植根群众、服务群众、快乐群众。“为持续推动基层文体‘三有’建设,我们抽调骨干人员组建帮扶队伍,深入各县市区,协助他们建立固定场所、培育文体队伍、开展特色活动、深化业务技能,打造文体特色品牌,全面提升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彦介绍。
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交给文化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义不容辞的使命。市文化馆坚持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有方向、有主题,打造出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培训品牌。连续8年举办“德艺课堂”公益艺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声乐、器乐、曲艺等20个艺术门类,充分满足了群众不同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2022年,市文化馆举办了全市广场舞业务骨干培训班、群众性小戏小剧专业提升培训班等,培训基层文艺骨干近200人次。在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比赛中,我市荣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中,荣获金奖1个、铜奖1个。
作为了解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多年来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市文化馆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非遗传承方式。连年举办德州市非遗过大年线上展播活动;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开展系列展演展示,帮助市民了解非遗;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多位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非遗魅力。
“城市文化反映了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市文化馆将持续优化场馆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繁荣群众文化,擦亮德州的文化名片。”刘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