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倩:敬业奉献30载 技术为国谱新篇
——女工程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多项技术专利领先世界
孙一倩,女,1972年3月出生,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主任技师、高级工程师。在化工领域,她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创新能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多项化工产业创新成果和技术专利领先世界。孙一倩深耕化工领域近30年,先后获评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1项,荣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齐鲁工匠、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首席技师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爱岗敬业,她是不断创新的“探索者”
孙一倩1993年从北京化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华鲁恒升公司工作,2000年,华鲁恒升抢抓机遇,上马有机胺和DMF生产线。孙一倩作为技术骨干,被抽调到新系统参与项目开发。由于国外企业技术封锁、国内行业壁垒,没有可借鉴的操作经验,投产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困难,孙一倩苦心钻研,晚上,挑灯夜战解析生产流程;白天,行走现场研究投产方案。在她的努力下,首套DMF装置一次投产成功。她又利用三个月研究出DMF系统操作流程,并积极研发技术革新和优化控制,连续创新发明了十余项操作方案,有力地保证了装置的稳产高产、节能降耗,充分展示了技术工人非凡的聪明才智。仅五年时间,华鲁恒升DMF装置产能提升到2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DMF制造商,质量和消耗指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的华鲁恒升,已成为三甲胺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和DMF行业标准的修订单位,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刻苦钻研,她是行业难题的“终结者”
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等,最大用途是用于制造服装的上游原料(聚酯化纤),堪称“服装面料之母”。我国是世界消费乙二醇的主市场,但60%以上是依赖进口,乙二醇生产工艺被国外严密封锁,如果想上马项目就必须依靠自力更生搞研发。
孙一倩迎难而上,开启了对乙二醇技术难题的“征服”之路。化工工艺设计要用全英文界面的ASPEN计算软件模拟整个工艺过程,这对只有中专英语水平的孙一倩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经过不分昼夜的刻苦钻研,她吃透了工艺模拟计算过程,熟练地掌握了应用方法。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创新能力,600多个日夜,她带领团队先后发现并解决了146工程基础设计问题,查出制约装置长周期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386项,研发编写出了5万吨煤制乙二醇装置运行工艺方案,并多次优化工艺流程,使装置成功投产。
作为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生产技术骨干,从2010年至2020年,孙一倩不仅直接参与开发国内首套单线产能最大的5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设计和胜利投运的全过程,还创造了单套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单位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启动时间短、当日即达到优等品、当月即实现盈利等多项行业纪录。项目运行后,她继续对工艺进行优化创新和技术改造。其中,碳酯工序甲醇回收项目,年降低运行成本达9000万元。她还积极推进优化酯化液相循环模式节能降耗,年节约蒸汽消耗20.6万吨,节省费用2360余万元。
勤勉奉献,她是传帮带的“践行者”
孙一倩认为,若想让核心技术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必须要培养专业人才,年轻的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才能继续更好的为企业和国家做贡献。
2014年,公司成立“孙一倩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以“攻关、传艺、创新、交流”为主旨,在全国、省、市级等多项石化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队一、二等奖。并培养出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技能人员,其中包括高级技师2名,技师16名,3名山东石化行业技术能手,1名获得山东富民兴鲁奖章。
针对化工行业的特点,孙一倩建立仿真教室,指导年轻员工仿真操作、提高技能。通过多年的探索,她总结出了“三步教学法”,一教,即教授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放,即提供机会,放手让年轻人在操作中锻炼;三点,即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指导。目前,她所培养出的技术人员已成为生产岗位的高技能骨干,为高端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积蓄了技术力量。
如今,孙一倩依然没有停下逐梦的脚步,正全力投身于延长和丰富乙二醇产品产业链的规划设计之中。在今后的岁月中,她始终铭记共产党员的初心,立足平凡岗位,为谱写新时代化工行业的新华章奏响最强音。
来源:德州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