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 大 培 强 创 新 突 破

本报评论员

工业强则全市强,工业富则全市富。吹响新一轮德州先进制造业发展号角,必须立足实际,突出“先进”两字,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顶层设计,高端突破,集中攻坚,久久为功,走好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之路。

千方百计做大工业经济总量。虽然近年来德州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经济总量小、总体竞争实力弱的状况依然存在。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坚定实施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战略。此次召开的全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动员大会进一步抬高目标,强化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政策文件,再一次表明市委市政府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不放松,以工业突破带动全市发展突破,打造德州工业发展新的制高点。

千方百计壮大骨干企业、链主企业。长期以来,我市工业缺大少强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缺少一批企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行业话语权的领军型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为尽快改变工业发展群山无峰局面,我市把培大培强骨干企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强市的重点和核心,持续发力,全力培植壮大“双50强”和链主企业,引导社会资源和关联企业向优势骨干企业聚集,培育一批规模大、营收高、实力强,在行业内有带动力、影响力、具备产业核心凝聚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产业发展“最大增量”。我市大力实施企业梯次登攀行动,抓牢抓实创新型企业培育,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等“种子”企业培育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实施技改赋能行动,聘请顶尖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对企业智能化改造进行“一对一”入户诊断,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千方百计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培大培强工业,必须引入新思维、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积极引进大平台,鼓励高等院校、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共同建立工业设计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要积极探索合作共赢新模式,依托链主企业的引领和资源优势,吸引配套企业,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协同倍增效应。要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鼓励企业上“云”、入“链”,实现“云端”发展。

推进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非一日之功,需持续用力。让我们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干劲和担当,努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