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张志宁 通讯员 王飞)“昨天上午10点,员工发现管道区有一个阀门松动,他立即通过隐患排查系统上报,维修人员收到通知后不到半小时就将隐患整改完毕。”4月12日,庆云县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杨清田到山东滨庆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安全检查。刚一见面,公司安全总监刘方斌便向他们介绍起新建成的安全监管系统。
近年来,庆云县化工产业发展迅猛,全县规模以上危化品生产企业3家,加油站38家。伴随着监管工作的不断推进,工作人员发现确保该领域生产安全,仅靠定期检查和整治来监管动态产生的问题和隐患远远不够,必须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精准监管“治未病”。
自去年10月开始,庆云县应急管理局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推广完善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管控、特殊作业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技术,强化对事故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的监测预警、信息化管控。经几个月的持续推动,目前,3家危化企业均已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系统模块安装工作已过半,31家加油站也均已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设完成后接入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推进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共用。
如今,各生产单位通过监测平台全天候对各风险点的人员操作、设备运转情况进行监控,自动鉴别人员违规操作和设备运转异常,有效识别和跟踪进入生产储存区以及特定区域的人员位置,对离岗、串岗、超员、越界等违规行为监控报警。通过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及时对人员脱岗睡岗、违规闯入受限区域等异常状态进行识别、报警和记录。不仅如此,员工发现隐患后通过手机端上报隐患排查系统,监管部门也可以远程查看企业问题整改情况。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彻查隐患的有效措施。我们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全面清除隐患、打通监管堵点。”庆云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齐建璋表示,他们将开展专项督查活动,加快建设进度,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系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