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
让农民端上共同富裕的“饭碗”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任立松杨鸣宇通讯员张娜)“一天能挣60多元,活不重、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1月25日下午2点,宁津县杜集镇闫庄村香椿种植合作社内,48岁村民刘相峰正在忙活。临近春节,香椿酱订单陡增,她的工作是打包快递包裹。
2020年,杜集镇党委动员闫庄村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最忙时,有60多名村民在此上班。“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杜集镇党委书记王博说。
1月25日上午,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对全市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和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刘荣青介绍,经省委改革办同意,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这项改革试点。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下农村劳动力达252万人,推动其充分就业,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要义。围绕此项改革,我市将出台“1+1+N”系列工作方案,已印发的文件涵盖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乡镇和村集体吸纳就业、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农村劳动力保险和信贷支持等方面。“这一改革的最大特点是系统集成、具体可行,比如提出的开发公益岗位、支持农民工免费上大学、推广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以工代赈促农民增收、培育工友创业园、引导金融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等措施,具有很强的协同性、操作性。”刘荣青说。
家住齐河县晏城街道刘王庄村的张秀娥,今年56岁,就职于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的公益岗,负责打扫景区卫生。“上了岁数很难找工作,在这里每个月有工资领,干得很舒心。”张秀娥说。
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方案是系列工作方案之一。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力争开发10万个公益岗,2022年计划开发25300个岗位,其中齐河2750个。“我们已经打造了‘齐享’公益岗品牌,正努力开发更多岗位,坚决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目标。”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