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龙,男,1987年8月生,临邑县理合务镇王辛村村民。“国有召,召必回!”2020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因强降雨引发的内涝、山洪等灾害,已致千万群众受灾。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很多退役老兵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战洪魔。理合务镇王辛村的王心龙就是其中一员。
“因志愿抗洪,东西放置于此,如有事请拨打电话……””2020年7月13日,在江西九江市江洲镇一村民家门口,有人发现了一个黑色的背包,背包上放着这样一张纸条,落款写着山东省德州籍退役军人。背包的主人叫王心龙,他看到了一则《江西九江告急,江洲镇政府呼唤乡亲回家抗洪》的新闻后,便立即请假,辗转了4次车,用了28个小时自愿奔赴抗洪前线。“一朝是军人,终生报国家。”他说。
王心龙,理合务镇王辛村人,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2016年,王心龙退役后在北京工作。2020年疫情期间,他一直在家。4月初,王心龙到青岛一家健身房做起了健身教练。
”2020年7月11日下午,王心龙看到了一则《江西九江告急,江洲镇政府呼唤乡亲回家抗洪》新闻,他便决定请假去江洲参加抗洪。然而,去江洲的路程并不那么顺利。“根本买不到车票,网上订不着票,我就去车站买。车站买不到我就倒车。”就这样,王心龙从青岛买票到济南,又从济南赶至泰安,从泰安再到蚌埠、合肥。终于他在13日晚9点半,用了28个小时抵达九江。一路上,他除了赶路,就是时刻关注江洲汛情,“恨不得能长双翅膀,飞到江洲去。担心那边出现溃堤,想赶紧过去帮着加固堤坝。”
江洲镇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个岛镇,因四面环河,要想进入只能坐轮渡。然而,王心龙到达九江市的时候,去江洲的轮渡已经休航,只能等第二天。14日凌晨5点多,王心龙就从九江赶到了江洲镇。“到一线抗洪,背着包十分不便,我就将背包放在了老乡家门口了。”王心龙说,当时镇上的老乡已经撤离,他只能留下一张字条:“因志愿抗洪,东西放置于此,如有事请拨打电话……”写完字条后,他又郑重地加上一句“一个信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21日下午5点,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王心龙,此时的他已在堤坝上坚守了11个小时,“19日水位下降,我们都还挺高兴的,但20日水位又上涨了20公分,大家又崩起了紧张的弦。”他告诉记者,因为退伍后自己一直从事健身行业,体力比较好,所以并没有感到劳累,“第一天,我们一直忙到次日凌晨3点多才休息,睡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又回到堤坝上干活了。”
在抗洪一线,王心龙还收获了“意外之喜”,那就是他遇到了自己的老部队和以前的战友。“大家互相照应,仿佛我又回到了部队。”这种久违战友情像一壶陈年老酒,在王心龙的心中沸腾起来,“想着能跟战友一起并肩作战,为抗洪出一份力很自豪。”他说,虽然自己复员了,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也要冲在前面。
让王心龙感动的是,在参加抗洪的除了部队军人外,还有一些村民自发成立的志愿者服务队,“老乡们每天都到堤坝来送食物和水,看我们累了就一个个顶上来了,没有一个喊累的。”电话那端的王心龙信心满满,“大家的劲往一个地方使,相信很快就能把洪水击退!”
在江洲,王心龙每天要在堤坝上坚守18个小时,累了就躺在泥泞里小憩一会儿。烈日下的暴晒,暴雨的袭击,从未让他心生退意,反而越战越勇。“医疗服务队和老乡志愿服务队都在我们身后,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
王心龙说自己的韧劲是受父亲影响。“父亲1979年入伍,服役12年之后退伍。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那么自律,那么雷厉风行,但每当父亲讲起部队的生活时,那种闪光的眼神,让我从小就对绿色军营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王心龙回忆,那时父亲的军装一直整整齐齐地叠在衣柜里,小时候因为对军营的向往,他经常拿出父亲的迷彩服穿一下,只要被发现都会挨熊,“他很爱惜自己的那身迷彩服,小时候不理解,直到自己当兵后才理解了父亲。”
这次王心龙来到江洲抗洪,并没有告诉家人,“我怕他们担心。”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对父母的牵挂,“我想父亲如果知道的话,他也会支持我的,因为他一直教育我做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就必须负重前行,才能实现新作为。”他说,不管是否退伍,自己永远都是人民的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