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全面开启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十九世纪,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与现代文明迫使传统封闭落后的中国开启了对现代化的探索与尝试,历经“器物之变”“体用之争”与“制度变革”,却均未能使中国摆脱贫穷与落后,更不用说踏上现代化之路。直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才真正走到了现代化跑道的起点。由此,落后的中国迈开大步争分夺秒的奔走在追赶先进工业国的发展历程上。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发展状态,还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开辟和发展了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的“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新时代中国即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开启崭新的发展征程。

开启经济现代化新征程——先进技术助力弯道超车

西方用了上百年的时间完成现代化的基础——工业化,而社会主义的中国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乘坐高速发展的列车,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在很多领域均有领先世界水平的技术,如地热干岩的开采、低成本沙漠化土壤改良、海水和盐碱地的水稻种植等。有了这些先进的技术,任何国家都不能通过任何手段围堵限制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的现代化从“跟跑”到“并跑”现在踏上了“领跑”的新征程。借助第四次科技革命提供的新契机,借助自主创新的驱动力,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中国一定会领跑世界。我国所要实现的现代化,不仅是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还要努力创造出不同且优越于传统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式,从而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开启政治现代化新征程——中国道路展现大国担当

西方发达国家最早开启人类现代化进程,通过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等方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叹为观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释放出了巨大的生产力,率先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但是近些年,这些国家集体性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出现了规划缺失、政治混乱、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先发国家现代化道路中出现的问题,后发国家应该引以为戒。在百年大党的带领下,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不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当前的新时代,我国的政治现代化道路在各种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激烈交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提高,展现出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国担当,从而踏上了政治现代化的新征程。

开启文化现代化新征程——优秀文化引领时代发展

现代化离不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但到一定阶段更需要文化的培根铸魂。现代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筛选出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优秀文化,经过时间的检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借鉴、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人类文明成果,经过创造性改造与创新性发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现代中国社会相适应。即将开启的现代化新征程,势必更加突出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展现出文化现代化的新风采,从而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新跨越。“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现代化必定是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发展的灵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为这个因工业现代化而变得千疮百孔的世界提供解决之道。

开启社会现代化新征程——进步生活推动美好追求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相关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差别:衣服不仅是保暖避体的需要,人们更关注品味、舒适;食物不仅是饱腹的需求,人们更关注营养成分和搭配;房子不仅只为了遮风挡雨,而是为了心情愉悦;现代人不仅仅局限于生活上、工作上的满足,而是更注重生活质量上的满足。正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生活条件有了提升,使现代人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更高的追求,从而使生活方式大大改变,与以前有着天壤之别。现代化使高质量、高品位的文明进步生活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开启生态文明现代化新征程——绿色发展创造生态财富

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将生态纳入现代化意味着现代化的一次新征程。人自身的发展需要并不单纯地等同于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不能仅仅用累积的物质财富多少来衡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社会文明发展到较高程度的基础上,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新定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远景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表明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状况的重要尺度,也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区别。中国倡导的现代化既不是承袭西方现代化模式,继续走用破坏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也不是拒斥世界大势,放弃现代化;而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围绕建设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体系推进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为老百姓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切身享受到的同物质财富一样重要的生态财富。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无论是经济上的现代化、政治上的现代化还是文化上的现代化,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的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最重要区别,就是以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落脚点。个人知识道德素养的全面提高、全方位提升,在转换成发展驱动力和催化剂的同时,也对其他人的发展产生外溢性,带动区域、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的联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是物质的现代化,更应当是服务于人生命全周期的物质、精神、社会、生态等要素的现代化跃迁。踏上新征程,让我们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徐应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