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德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夏季须警惕“食源性疾病”

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辛昊龙通讯员李敏)

当前进入夏季,气温越来越高,环境极适合细菌繁殖。许多人因为饮食不当而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对此,德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当心病从口入,夏季要警惕“食源性疾病”。

专家介绍,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的统称。并且,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

专家表示,食源性疾病有多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常伴有发热,甚至会波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

据介绍,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病原携带体,而“合餐”是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分餐或使用公勺公筷能极大减少各种消化道疾病传播的概率,可以预防各种经唾液传播的疾病并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有益于健康。

专家表示,除了分餐外,预防食源性疾病要做到保持清洁,餐前便后洗手、生熟食分开、烧水做饭一定要烧熟煮透;当温度高于70℃或低于5℃时,细菌很难存活,因此,要尽快让食物冷却,冷藏或冷冻保存。但是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彻底加热才能吃;最后水和食材要安全。

专家向记者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外出就餐时发生了食源性疾病要及时自救或就医,并且保留好发票和可疑食物。特别是食物中毒时,就医前可采取催吐等措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