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英,女,1959年12月生人,邢侗街道鑫兴社区居民。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棉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
刘俊英、窦金波夫妇是邢侗街道鑫兴社区居民,均已年过六旬。多年来夫妻和睦,团结邻里,乐于助人,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夫妻俩都是临邑县阳光志愿者协会成员,常年到敬老院、贫困户家中、临邑特教中心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邢侗街道的五老志愿者,关注儿童成长,刘俊英是邢侗街道巾帼志愿者,常年参与志愿活动,关注家庭及妇女,刘俊英夫妇家庭是街道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
家庭和睦 尊老爱幼
相濡以沫人生路,刘俊英自结婚以来与丈夫相敬如宾,孝敬公婆,善待父母,在家中能抢挑重担,任劳任怨。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和睦,有困难互相帮忙,是一个和睦的家庭,经常受到邻里的称赞。刘俊英是婆婆眼中的好女儿,婆婆逢人便说“儿媳就像自己亲生的闺女,我儿能找到这样一个好媳妇,真是我们一家的福气!”
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十分注重榜样的力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的跟随新时代步伐,刘俊英每月主动参加海博教育的家庭教育研讨会。“作为一名60岁的奶奶,家庭教育观念已经落后了,为的能够更好地教育好孙子,我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学习,好为孩子们搞好服务,做好孩子们的后力军。”刘俊英向笔者说到。
生活当中,每当发生摩擦时,夫妇两人都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从而较好地解决问题。妻子既是事业的好帮手,又是家庭主妇,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夫妇两人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常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临邑县阳光志愿者协会成员,刘俊英夫妇每月跟随协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带着孩子、孙子一起到敬老院,探望老人,跟老人闲谈家常,送上礼品和慰问金,让孩子们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亲人之间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乐。在这个家庭里,虽然每个人的性格、文化、志趣都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风。
勤俭节约、弘扬美德
刘俊英的家庭倡导礼貌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他们时常教导儿子:“虽然此刻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的淘米水用于浇花和树,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够清新空气,真是一举两得呢!平时孩子的算术草稿本和做完的作业本的反面都能够变成二次纸张,洗手时按时关掉水龙头,不开无人灯,这样一来从水费、电费上都能节约很多能源。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还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环保公益宣传活动,向居民宣传环保理念,到明德广场等公共场所拾捡垃圾。
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微笑是志愿者最好的名片,也是别人对志愿工作的肯定。在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每当看到大家脸上幸福的笑脸,心里都会十分的高兴,我与我的丈夫常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刘俊英意味深长的向笔者说到。作为一名志愿者,夫妻俩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创造更多志愿价值。
刘俊英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并在物质上资助了一名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给予她关心和支持。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爱心募捐活动,虽然只是绵薄之力,但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人来说,也许可以解燃眉之急。
在牵手夕阳,奉献爱心,探望孤寡老人活动中,刘俊英夫妇带头捐款,集资为三位孤寡老人购买了米、油、鸡蛋和生活用品等,还帮忙老人们更换了新被单、给窗户钉塑料。在此后的日子里,刘俊英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望孤寡老人,老人们冬天的衣服不够暖,她就会给老人们送上一件棉衣、一条棉裤;老人的牙口不好,她就会给老人们买点鸡蛋、买点柔软的蛋糕送去;老人的床单坏了、她也会给老人买上新的床单、被单。她的老伴窦金波去敬老院参加活动时,看到敬老院有些老人行走不便,拿着木棍或竹竿。顿时萌生出为老人们制作拐杖的想法。回到家后,窦金波四处寻找木棍材料,自己钻研着做拐杖,精心挑选好后进行砂纸打光,晾干后再刷上油漆,工艺上虽然不如买的那么精致却代表了窦金波的一份心愿,目前已为老人们送去近百余副拐杖……近年来,刘俊英夫妇已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救助困难老人10余户,参与家庭教育普及24次。
他们没有腰缠万贯,没有一掷千金,却有一颗爱心充盈大地,他们的行动也感染着更多的人来关心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