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阅读《瓦尔登湖》。我读的是一本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梭罗在书中说:“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 ”
梭罗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一生都在读书、写书。在哈佛求学时,他就经常“泡”图书馆,读过很多课外书。他却不满足,觉得读书太少了:“古代最有智慧的人留下的话语,如金子般珍贵,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阅读,柏拉图那满是真知灼见的《对话录》就放在我的书架上,我却未曾翻阅过。 ”
梭罗说,文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根本不识字,另一种只会读儿童书籍或弱智的书籍。还有的人虽然识字,却连浅薄的书都很少读,好像阅读是与他无关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书可治愚。世界上好书很多,聪明的作者很多,读一本好书,“会使我们的生活改头换面。有很多人就是因为阅读了一本书,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这是梭罗的见解,也是他的亲身感受。读书者与不读书者,是世界上的两类人。
人类靠文字传承文明。梭罗深知:“书本是世界的珍宝,是多少世代与多少国土的最优良的遗产。书,最古老最好的书,很自然也很适合放在每一个房屋的书架上。 ”梭罗的小木屋里到处都摆放着书。除了自己的藏书,梭罗打起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主意。校长发现这位请愿者求知欲极强,给了他一种特权——可以借书;而在梭罗手里,这一特权变成了无限的权利,就像一条饿牛闯进了丰茂的草场,他贪婪的“舌头”伸向了“草场”的每一个角落。
梭罗的阅读范围是很广的。在梭罗看来,好书对人类的影响不可估量。读书,是一个人、一个家族也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传统,也是希望所在。一个不读书的人就不用说了。一个不读书的家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更没有希望。看看梭罗就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与阅读有关。人因读书而卓越。读不读书,读不读有益的书,短时间关系不大,数年就看出差别。若干年后,一种人生与另一种人生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鸿沟。
读书贵在行动。梭罗说:“我始于阅读,终于行动。 ”正因为长期坚持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又善于付诸行动——观察自然和描述自然,梭罗成为美国自然文学的鼻祖,成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又被认为是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第一位生态主义哲学家,他的真知灼见至今仍然在启示着人们。
□李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