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孩子们的“守护天使”

孩子们的“守护天使”——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长陈华

陈华为小患者做护理。记者唐志梅摄


  5月28日早晨7点,一位扎着低马尾、身材匀称的女子,早早来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儿科病房。这位37岁的精干女子就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长陈华。
  7点30分,她换上白大褂,开始工作。查看病案、了解重症患儿身体情况、分配看护,这些看似枯燥繁琐的活儿,被陈华安排得有条不紊。
  2002年,陈华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一次,一名7岁儿童的家长嫌她没能“一针见血”便恶言相向。“这件事让我明白,自己离优秀护士差很远。 ”此后,陈华更加努力。仔细观察老护士为患儿扎针,她还在自己身上“试针”,通过刻苦努力,陈华早已达到“一针见血”的功力。
  正因怀着一颗为患儿着想的心,陈华及其团队刻苦学习和掌握各种新业务、新技术,由她牵头开展的儿科病房“零钢针”行动获得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如今,儿科病房内留置针普及率已经达到100%。 17年来,陈华护理过的患儿有近3万人。
  除技术过硬,温暖的关怀也让不少患儿家长成为她的“粉丝”。今年4月,一名3个月大的患儿因肺炎住院。陈华在查房时发现患儿母亲神情焦躁、面色难看,怀疑患上了产后抑郁症,立即联系了本院负责心理疏导的医生,与其接触。果然,这位母亲因为孩子生病、生活琐事等原因导致产后抑郁症,经过治疗,患儿母亲走出了抑郁的阴霾。
  陈华对患儿细心,对患儿家长关心,对同事亦如此。在管理团队方面,她既要求技术过硬,又强调情绪管理和良好有效的沟通技巧。同事李倩倩这样评价她:“陈华护士长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没有她处理不了的事情。”技术上,她言传身教,从握针的姿势到胶布的贴法,从穿刺时按压患儿的方法到抱患儿的姿势,她都亲自指导年轻护士。沟通时,她春风化雨,经常和同事们交流,给予她们帮助和疏导,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在她的带领下,同事们各展所长,互相帮助进步,赢得了诸多荣誉: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市护理技能操作比赛团体二等奖、全院创新项目汇报比赛团队创新三等奖……
  “荣誉代表大家对我的工作的认可。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我选择了护士专业,就选择了奉献和奋斗,患儿康复就是对我的回报,我愿做孩子们的‘守护者’,爱自己的事业,爱身边的同事,让大家感受温暖。 ”陈华说。
□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李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