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英:在轮椅上放飞梦想

她是诗人,她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鲁北文学》等众多媒体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她是作词人,她的歌词收录到全国助残歌曲专辑 《因为有爱》里;她是运动员,她获得山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铁饼项目冠军;她是网店老板,拍照、修图、客服,忙的不亦乐乎。她是不幸的,先天残疾双脚畸形;她又是幸运的,她把日子过成诗谱成曲精彩无比。她就是小村庄里的当代“张海迪”,恩城镇陈营村姚淑英……

这篇题为《农人》的诗歌,出自于一位只上过不到两年学的农民女诗人——姚淑英,轮椅上的她一头乌黑长发整齐的束于脑后,温和的脸庞总是挂着笑容,简陋的房子里一台旧电脑上停留着她还未成文的稿子。

先天残疾,让她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

姚淑英,1970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恩城镇的一个普通村庄。刚出生不久,姚淑英的父母就发现她与别的小孩不太一样,后背突出一个大包。到医院就医,医生确定她为先天性脊椎裂。一岁半的时候,父母带着她辗转各地,幸运的是,通过手术保住了姚淑英的性命,但她却从此双脚变形,落下了终身残疾。

小时候的姚淑英还勉强能走能跑,和小伙伴儿一起在村子里疯玩儿,与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快活的童年。到了读书的年纪,姚淑英和其他孩子一样入学,她聪明勤奋,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到了冬天,她的双脚就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冻得发肿,无法行走,严重时冻出口子,流脓发烧。不得已,断断续续只上了一年级的姚淑英面临辍学。当把辍学的决定告诉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时,老师惋惜地说:“可惜了一个大学生的好苗子。”

无线电波,帮她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不上学的日子,姚淑英依旧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弟弟拿回家的小人书、《红蕾》、《少年文萃》等儿童读物,都会让她废寝忘食。每当遇到不认识的字,姚淑英就求助于字典,边查便整理到记录本上。就这样,姚淑英把崭新的字典竟然翻得破旧不堪,通过自学,她从只认识“人、口、田”少量简单汉字到掌握了几千个字。

家里的书本被她看了个遍,有限的书本已经满足不了她洞察外面世界的好奇心,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话,唯一了解外面世界的是一台收音机,她把所有空闲时间都交给了这个博学多才的朋友。从《匹诺曹》听到《西游记》,从《平凡的世界》听到《穆斯林的葬礼》,她甚至跟着广播学完了初中一年级全册的英语。那时候广播里每天早晨五点半开始讲英语,农村人都起得晚,姚淑英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就把大戏匣子裹进被窝里偷听,边听便在心里反复默念,香蕉、橘子、玻璃杯等简单的单词她张口就来,那种洋气劲儿别提她心里有多美了。

不仅如此,广播为她打开了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她开始听话剧,听经典电影片段和音乐剧,她说她当时最喜欢听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她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

日子一天天的重复着,悄悄溜走不顾挽留。一转眼,姚淑英13岁了,每当她看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这样的句子,就心生感慨,她必须珍惜时间,在学习中充实自己的生命。于是她托朋友从镇上捎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她想把日子记下来,这一写就是七年,那些生活的点滴、少女的情愫,她都一并记下。姚淑英说她后来创作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于那摞厚厚的日记本里。

一本诗集,为她点燃了创作的热情

19岁那年,朋友给她带了一本 《席慕容诗选》,那是她第一次接触新体诗。诗歌的剪短凝练又富有深情,让她一下子沉迷了,她读的不亦乐乎,通宵都没有休息。“原来这就是诗歌,这样的诗歌我也可以尝试。”她心里想着,提起笔毫不费力的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 《远方 牵动着我的心》,并把寄给了自己经常听的德州经济广播电台。令她意外又欣喜的是,没过几天,她的诗歌在电台播出了,主持人饱含深情地娓娓道来,让这个十九岁的姑娘着实兴奋了好几天。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开始,从此,姚淑英不再是过去的姚淑英,她对于诗歌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她要当诗人,她还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施亦欣,来表明她那颗富有诗意的心。吃饭作诗,做家务作诗,就连睡觉都忙着做梦,基本一天写一首,有时候来了灵感,一天写两首、三首。

1993年,姚淑英的诗歌《致残疾朋友》终于刻成铅字,出现在了由福建省福州市肢残人协会创办的《同仁》杂志上,这是她发表的第一首诗。而后几年间,她的文字不断的出现在 《德州市报》、《鲁北文学》、《祝你幸福》等杂志上,她还跟着收音机自学了简谱、电子琴,自己作词谱曲,用音乐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从1993年6月到1998年,5年写了近2000首诗歌,300多首歌词。直到1997年结婚,婚后的柴米油盐、相夫教子让她暂且搁置了创作的笔。

2003年,姚淑英收到了辽宁抚顺的音乐人闫雪峰寄给她的一张音乐专辑,一张11首歌的专辑里,竟然收录了三首由她作词的歌——《未曾谋面的朋友》、《走到阳光里》和《我不需要哭泣》。这正是很久以前她翻看《同人》杂志时不经意间看到为全国首张助残歌曲专辑 《爱与梦同在》征集歌词的启事,于是一股脑寄去了自己创作的十几首歌词其中的三首。没想到,她的歌词竟然通过了专家组评审入围候选歌单,她还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了全国首张助残歌曲专辑试听会。当时,各大媒体的记者都将将镜头对准这个朴素无华的农村残疾女人时,现场响起了极为热烈的掌声。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以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3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纷纷前来报道。大家都被眼前的这个女人深深折服,没有想到轮椅上竟能撑起如此强劲力量,泥土地里也能流淌出这般清新诗意,那一刻,她依旧朴实的笑容在闪光灯下变得极为美艳。

在北京,她接受了朝阳区盲人协会主席张骥良的采访,同年5月27日应湖北卫视《阳光行动》栏目之邀,接受了主编章丹英的采访,随后《长河晨刊》、《德州广播电视报》和德州人民广播电台都对她的事迹做了详细的报道。

那是文字带给她的荣耀与福份,这又唤起了她重新写作的想法。她经过生活的打磨和现实的沉淀,再提笔时,她写出了《指尖上的日子》、《台灯照亮我的一亩三分地》、《愿逐月华流照君》等散文,而此刻的文字,更多了几分端庄、雅致与沉稳。

姚淑英的文字坚强有力,她在生活中同样生生不息。她自学的中医针灸,研究人体穴位,还常常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她参加过山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德州特殊教育学校一个多月的集训,她竟然获得女子F56级轮椅铁饼冠军;她自学绘画、绣花,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她都能沉下心来去钻研;她还尝试当起了两家网店的老板,经营了一家残疾人用品店和地方土特产直营店,为了把网店经营好,她专门跑到济南学习PS,担任起网店的美工师和客服,生意还一度不错。如今,姚淑英偶尔在网上做点副业,赚点小钱贴补家用,闲下来的她,还是会让心灵栖息在书本里、在音乐里,在她的字里行间、音律婉转。她不仅像常人一样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而且活出了令所有人都羡慕的精神富足与内心充盈。

在姚淑英的意识里,她从来没有觉得生活亏待自己,她也同样不忍辜负生命。 “岁月静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采访的最后,她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会继续写下去,在文字的沃野里默默耕耘,播种希望,收获一个丰硕的人生。”(张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