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邮寄到邮箱

□王建成

每次路过报社门口,我都会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就会自然地想起40多年来写稿、投稿的情景。

40多年前我还在初中读书时,被县广播站采用了一篇稿子,从此便一发不可收。记得那时写稿、投稿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既要完成作业,还要帮助做些家务活,需要忙里抽闲写。那时家庭条件差,先在作业本的反面打草稿,经过反复修改,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了,再抄写在正规的格字纸上。学校离县城有十几里路,邮递员一星期去学校二至三次,送报、信的同时,把装入信封的稿件捎回县城,再转到县广播站,快也要好几天的时间,时效性强的稿子到了也就过时了,等于白忙活。由于写稿比较多,广播站的老师隔段时间会寄给几本书籍或稿纸,每当收到时,我都会欣喜若狂,拿给同学们炫耀。

入伍后条件逐渐好了,开始有了机械式打字机,尽管速度慢,但代替了手写,而且字体正规、美观,稿子修改好后交给打字员,手写体也变成了印刷体。因为在同一个城市,广播、报纸新闻媒体也比较多,投递也比较及时。

近些年,电脑打字和电子邮箱的出现,给写稿和投稿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灵感来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甚至出差途中,都可以在电脑上或手机上写稿子,写完修改好后,键盘一敲,在电子邮箱里就发出去了,真是方便又及时。前几天出门在飞机上的时间较长,便将已打好腹稿的短文在手机备忘录里整理出来,用电子邮箱发给报社,编辑同志精心修改后,很快就釆用了。

几十年喜欢写东西的习惯一直没变,而写稿和投稿的方式在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我从中感悟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