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清扫落叶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盖文征
看到社区附近曾经的垃圾坑变成了休闲景区,宋官屯街道沙王社区居民王正兴很满意:“过去河边、路边的垃圾不见了,四处都能见到垃圾箱,环境还有专人保洁,生活干净又舒服。 ”“环境卫生状况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和品位的窗口,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文明素质的体现,也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发展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 ”区综合执法部副部长严善勇说,“我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从精细化入手,将环卫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城乡环卫,尤其是在偏远农村中,过去‘卫生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治理靠突击,垃圾到处撒’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
道路保洁——定时普扫、全天捡拾
于天恩是赵虎镇湾西村人,已经从事环卫工作两年多,劳作的工段也在湾西村。因此,对于他来说,环卫保洁工作就是在自己家门口做事,每时每刻都会尽心尽力。“每天早上6点清理垃圾桶,然后再把工段内的生活垃圾清理干净,最后清扫路面。 10点左右再对垃圾桶和排水沟进行清理,一般这些工作做完,上午就结束了。 ”于天恩说,下午和上午的工作基本一样,因为都在自己村里,又是和村里其他两名保洁员一起工作,大家工作上互帮互助,感情上更是其乐融融。
为加强日常的卫生维护,各村、社区都有健全的保洁制度和保洁队伍,每天一大早,各村的保洁员们就会跟城里边的环卫工人一样按点上班,打扫卫生。在我区,道路保洁实行“每人一段路面、定时集中普扫、两人合作保洁、全天巡回捡拾”模式,将绿化带捡拾、背街小巷治理、公共广场保洁、垃圾桶管护等内容纳入保洁员管理范围,达到了“中午晚上有人管,24小时巡回捡”全天候保洁效果。另外,机扫洒水实行“洒、扫、冲、洗”作业法,每天4次洒水、2-3次降尘,主要路段实行循环式“水洗”作业,道路机械化保洁率达到85%以上。垃圾清运实行“静音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压缩、桶桶对接、日产日清”模式,杜绝了噪音扰民和二次污染。
死角治理——
强化管控重点区域、薄弱环节
立足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强化管控,我区严格落实镇街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国省县乡道沿线、村庄内外、河塘沟渠、桥梁涵洞等重点区域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及三大堆集中整治,全力治脏、治乱、治差、治丑,健全管护措施,大力推广分散保洁与集中保洁、区域保洁与农户管理、定点保洁与巡回捡拾“三结合”工作法,着重解决“保洁有盲区、整治易反弹、群众参与质量低”的难题。
持续开展市容整治工作。执法人员分昼、夜两班,对沿街乱摆乱放、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劝离,本周累计劝离280余例;清理董子园景区、管委会广场水域、减河公园水面漂浮物及地面垃圾,累计80余立方米。
针对雾霾天气,每日出动雾炮车6车次,对城区主要街道实施喷雾降尘作业;检查商混企业,落实洒水降尘、出入冲洗等措施;夜间严格检查星凯国际等施工工地,严防夜间施工扰民;督导相关在建工地,严格落实物料覆盖措施,洒水降尘,杜绝产生扬尘;区内垃圾清运及时;公共厕所保洁及时。
长效落实——
统一标准、专人管理、跟进保洁
多走几步路,垃圾倒在垃圾箱里,小小的几步路,却是文明的一大步。“现在村里基本上见不到垃圾。污水往哪里倒、垃圾往哪里倒,村里都有严格的规定。现在村民都很自觉,养成习惯了,不论早晚,污水垃圾必须倒在规定地点。 ”赵虎镇环卫管理员刘书全说。
除了老百姓自觉性的提高,区综合执法监管部还积极实施“统一标准、专人管理、跟进保洁”的长效落实机制。镇街城乡环卫办全体人员,积极完善工作流程,形成快速有效的问题反映处理机制。
我区还将镇街主要道路、政府驻地周边、村(社区)道路、沿街门市前、排水沟等全区域无死角纳入网格员巡查范围内,实行包干到人、责任到人,做到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强化保洁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奖惩制度,实现常态长效。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我区切实发挥好镇街和村(社区)在考核监督上的主体作用,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考核机制落实到位。全面理清镇街、村(社区)“两委”、保洁公司之间的责任,避免推诿扯皮。各镇街按标准配齐保洁人员和垃圾桶,加强对保洁公司监管和村(社区)“两委”的协调;保洁公司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做好保洁及垃圾清运工作;村(社区)“两委”负责村(社区)内“三大堆”及杂物的清除工作。镇街环卫做好对保洁公司的定期考核和对村(社区)“两委”关于“三大堆”及杂物清理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