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爱帮我圆大学梦”


  “还不知道能去哪所大学读书,学费却已经有了着落。”8月15日,化楼镇李泗川村高三毕业生李慧的家里,来了两位客人——镇党委书记温海东和镇公益协会会长谭化龙为她送来5000元助学金。
  与此同时,镇民政部门协助她申请了“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助学金,在校期间她每年可享受1万元助学金;还帮助她申请了“顶新康师傅明日朝阳奖学金”4000元。“我每个月还能领到社会散居孤儿生活补贴920元,都加在一起,上大学的费用应该没问题了。 ”李慧说。
  今年19岁的李慧是李泗川村人。2014年,她的父亲因故去世,母亲离家,她和小3岁的妹妹李玉同奶奶张桂荣一起生活,69岁的张桂荣因年老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就把家里的8亩地流转给他人,每亩每年200多元的租金和张桂荣每月100多元的养老金,以及民政部门的临时救助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多亏了党委政府的帮扶和社会关爱,让我有勇气面对困难,专心地学习。 ”李慧说,家里刚发生变故时,镇上就及时为她家申请了临时救助,为她和妹妹办理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上初中时,化楼镇中学免除了她的校服费、教辅材料费,为她发放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费每年1250元。升入高中以后,学校帮她申请到国家助学金每年2500元,免除了她每学年1600元的学费,每年还发放家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250元。
  2015年,张桂荣因身体不适被大女儿接去天津养病,村里的热心人夏明刚把李慧和李玉接到家里住,让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党委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爱,让李慧和李玉没有了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更激励着她们始终保持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
  2019年上半年,李慧的母亲查出患上食道癌,得知母亲在世时间不多,她办了休学陪伴母亲,母亲去世后她才返校。因为耽误课程太多,她只得把之前选择的“化史地”三门文理组合的课程改成了“政史地”三门纯文科课程。“每次上课,李慧都是最专注的那一个。 ”乐陵一中高三(17)班班主任孙立国说,李慧休学返校后的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就主动找老师,拼尽全力补课、追赶老师的进度,很快就恢复到了休学前的水平,还当上了历史课代表,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今年高考,李慧考出了566分的成绩。
  不仅把自己的学习打理得有条不紊,李慧在同学中间也有好人缘,在学校结交了不少朋友。“要努力学习,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回报大家的关爱。 ”李慧经常这么鼓励妹妹李玉。在她的带动下,李玉也积极上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化楼镇中学初三(2)班的学习委员。李玉性格开朗,也是个热心人,下课后,常常帮助同学擦黑板、打水。今年参加中考,李玉以396分的成绩顺利考入乐陵一中。
  李慧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在日记中,她不仅把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记下来,还常常会思考、规划自己的未来。“高考志愿我填报的有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老师,向学生传播爱与正能量,回报社会。 ”说起自己的理想职业,李慧的语气中透着坚定。她表示,非常感激政府和社会的关爱帮她圆了大学梦,上大学以后,自己会自食其力,通过勤工俭学读完大学,用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郝坤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